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度时尚先生30人--贾樟柯(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19:51  新浪女性

  时尚是个老流氓

  我觉得电影是时尚的永动机,“新浪潮电影”出现在电影中的人物的时装、头饰、流行音乐对时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那时时尚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感受。导演的风格和意识是和时代同步甚至有些超越。

  但在当代,我们的通俗文化恢复到现在才30年,时间太短了。《花样年华》它表现的是民国以来的一种都市时尚文化。我们在1949年切断了和时尚的关系。80年代开始,人们才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身体、毛发。从这个时候才开始有了时尚的这个概念。真正扑面而来的时尚信息是近10年而来,2000年左右时尚大品牌开始进来,但在今天,除了一些超级大城市,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思维的惯性,让很多人没有习惯城市生活这个概念。(不信你看看茅盾文学奖,有几篇是写城市生活的?)它不像连续有100年的持续生活,消费习惯没有养成,现在听歌剧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大事,在国外,泥瓦工都可以很随意地去听。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电影和好莱坞同步,上海那时是东亚的文化中心。每到电影放映,曼谷、东京的时尚人士都坐船来参加首映式。那时上海是整个亚洲最时尚的大都市—最新的汽车、最新的电影、最新的手表和时装……最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建立。比如雪茄这个词是由徐志摩创造的,一次泰戈尔到中国来,问徐志摩手上的cigar中文怎么说,徐志摩取其谐音,且其灰如雪,就随口说叫雪茄。我们的时尚就是这样随口定义下来的,包括很多大报和杂志,如《良友》;那时有一种时髦电影叫做“三厅电影”—就是餐厅、客厅、舞厅,后来这个风格一直延续到台湾。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在那时已经形成。

  中国电影流行的传统精神,如武侠、市井爱情,如张恨水小说一直在香港流行,我们这一代导演拍不出王家卫的风情。因为我们的文化洗礼和经验太不一样了,一出来就是红卫兵文化,没有可比性。旧上海的时尚已不是我们血液中的东西了,如果要我拍民国的上海我的焦点就不是爱情。其实还是我们擅长的东西,政治啊,斗争啊,当然会是我感兴趣和熟练的视角。从文化态度上的确是个缺憾,但从文化基因上说,我没那个基因。

  时尚不是肤浅的小混混,而是个优雅的老流氓。时尚精髓不是奢侈,而是自由选择。你如果没有自由就没有选择,如果你连个人生活,连私欲都被禁止了,时尚就是耻辱。

  时尚是有阶级性的,一个时尚的阶层消失了,恢复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在乡村,士绅阶级消失了,以前士绅阶层能起到道德约束,在城市里有些闲情逸致,有些生活品质的人也被规划到单位这样的体制里。脉络断了,那就重头来吧。

  其实我们也不用那么绝望,因为时尚从来都是人的本能。在过去的年代流行军装,那时我穿蓝大裆,片鞋,都是那时军区大院子弟的服装。那时的时尚就是愣小子,体力野蛮,能打架。

  只不过这种时尚没有什么建设意义。


     新浪女性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女性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爱情吧】 【时装吧】 【鞋吧】 【新浪女性吧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