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消费主张 > 正文

扇子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8日10:18  CCTV《消费主张》

扇子情缘
扇子情缘

  三个月前,江苏省苏州市的中学老师陈月,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四处寻找着一件东西,这是一件伴随着她儿时记忆的东西,更是一件让爷爷魂牵梦绕了十几年的东西。

  陈月:我从小就是我爷爷带大的,我们俩感情特别好,打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我爷爷手里面经常拿着一把扇子,而且他是不分冬天还是夏天,一年四季他手里面都喜欢带着这把扇子,它是一把黑色的扇子,这把扇子打开以后,它上面还贴了金粉,洒了金粉贴了金箔,特别神奇的是这把扇子,别看它是黑色的,但是当它打开以后,对着光线一瞧,那扇子里面还有一个剪纸的图形,特别好看。

  爷爷告诉我说,这把扇子是它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传了好几代了,而且这应该是一把明代的扇子,应该说是非常宝贵,但是非常可惜,家里面搬了好几次家,这把扇子也就不见了,非常遗憾的遗失了。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后来搬了几次家,这把扇子就意外的遗失了,爷爷为了这个事情非常难过,难过了很久。

  自从遗失了那把祖辈传下来的折扇之后,陈月的爷爷就四处去寻找,可是十几年过去了,一直也没能找的到,但是却意外的发现了这本《中国明清扇面赏玩》的书,书中就有那把遗失的扇子的图片。

  从此,这本书便成了爷爷的宝贝,书里的那把扇子,也就成了爷爷思念时的唯一寄托了。

  陈月:每次我看到爷爷看这本书的时候,看他那种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心里当时非常难过,我看了也替他难过——今年是我爷爷八十大寿,我就在想,是不是要给爷爷一个很意外的惊喜,一份特别的礼物,来送给老人。

  暗自下了决心的陈月,想要找到一把与书中一模一样的明代折扇,来了却爷爷这个十几年来的心愿。一天,她趁爷爷午休的时候,偷偷地把那本书给拿了出来。对照着书中的介绍,陈月开始寻找着分布在大街小巷里的各个扇庄。

  陈月:小师傅问一下,你们店里有没有像这样的扇子卖?

  扇庄售货员:我看一下,明代的这个我们店里没有,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么老的扇子。

  陈月:好的,谢谢。

  一连几天下来,陈月几乎跑遍了她所能打听到的所有扇庄,原本坚定的信心开始被现实一点一点打击殆尽。

  陈月:结果跑了好多的扇庄,但凡是卖扇子的地方我都是存着一丝希望去找,但是非常可惜,都说没见过这把扇子,想想也是,明代到现在,这个扇子应该是一个老古董了,后来我想文物商店会不会有,我就又跑到文物商店去看,结果跑了好多家文物商店也都说没有,而且也没见过。

  但凡是能够想的到的地方,不论再远,陈月也都去过了,可得到的答复几乎全都是一样的。

  陈月:几乎所有的店主都说,这么几百年保留下来的扇子是不大可能,因为这个扇子很难保留。

  而且这种扇子连他们自己都没见过,据说这种扇子工艺都已经失传了,现在市场上基本上是找不到这种扇子了,我当时听了他们说的话特别绝望,觉得好象不可能帮爷爷完成这个心愿了。

  孙女陈月对爷爷的一份亲情,此时,已经完全寄托在了这把遗失的小小折扇上了。

  寻找,已经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夙愿,更是两代人不同的情感寄托。

  可是,陈月能否寻找到这样一把一模一样的明代折扇呢?祖孙两代的共同心愿又能否实现呢?

  扇子,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恐怕是在熟悉也不过的物件了,扇风、遮阳、驱赶蚊虫,在电风扇、空调还没有发明的时代,扇子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

  从历史记载到神话传说再到戏曲影视,扇子从古至今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羽扇纶巾,诸葛亮摇的鹅毛扇;衣儿破,帽儿破,济公活佛扇的破蒲扇;齐天大圣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的芭蕉扇;就连去年全国热映的电影《十月围城》里,落魄刘公子的祖传宝物,也是一把可以当作武器的铁折扇。

  可以说,扇子与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钱馆长:这个扇子,从文献记载它很早了,黄帝的时候已经有了,但真正出土的,一直到战国时才有出土。

  扇子,因为使用的人群不同,其质地、工艺、外型也有着天壤之别。过去,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价格极其便宜的蒲扇;文人墨客、达官贵族,用的是做工、质地都非常讲究的折扇;小姐、贵人用的则是纤巧、秀气的绢扇、檀香扇、合欢扇。

  钱馆长:到唐代这个扇子里面就开始绘画,就是说这个扇子,从一个简单的实用性发展成了,加了一定艺术进去,所以艺术一加进去,特别是富人、文人他就开始在扇子上搞收藏。

  扇子的收藏,自古就由来已久了,不过,那时讲的收藏其实收藏的是扇面本身的字画,名家、大家所写所画的扇面,自然是重金难求。具有收藏价值的扇子,已经超越了它单一的使用功能,俨然演变成了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艺术品了。

  钱馆长:到了明代,永乐皇帝喜欢,上有所需下有所为,皇帝一喜欢,这个折扇就不得了,一下风靡全国,风靡到现在。

  明代的折扇,已经不单单是字画扇了。扇面贴上了金箔,这叫做泥金扇面;扇骨也选用上了象牙、玳瑁、翡翠、檀香木等各种名贵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大大增加了扇子本身的价值。除此之外,扇骨上更是要注重精雕细刻,山水、花鸟、书法,方寸之间要尽显出风雅,这样的一把折扇,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扇之价,值以百金。

  钱馆长:我们看扇子怎么分析价值,因为扇子它起码是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扇骨一个扇面,扇面当中我们收藏的基本上都是画家的扇子,哪人写的字哪人画的画,就看这个名头了,跟书画一样,名头越大扇子的价值相对来讲就高了,一幅张大千的扇子现在卖到几十万你都买不到,第二个它的价值,比书画还多了一个扇骨,所以我们还看扇骨的价值怎么样,扇骨的价值,第一质地,第二时代,第三雕工,即把书画的价值放进去,又把各种工艺的价值(放进去),所以这个扇子,为什么小小的扇子,它为什么牵动了好多,就在这个道理。

  如今,人们能收藏到的扇子,从年代划分上来看,以民国时期的居多,其次是清代的,至于明代的扇子,那可谓是凤毛麟角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明朝离现在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小小的折扇,又能有几把经得起这样漫长的岁月呢!

  陈月一直在为爷爷找寻的那把扇子,就是明代典型的泥金扇。

  后来经过多方的打听,陈月才知道,书中的这把扇子是从一家博物馆那拍来的照片,据说也就仅此这么一把,别说是人家博物馆压根不会卖扇子,就算是有私人收藏到了这样一把扇子,那价格也根本是陈月无法想象的到的。

  怎么办呢?爷爷十几年来的心愿真的就无法达成了么?陈月的一片孝心真的就无法实现了吗?

  柳暗花明,就在陈月万般失望的时候,无意间又发现了一家扇庄,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心情,陈月走进了店里。

  陈月:这家扇庄的主人提供给我一个,让我非常高兴的信息。

  陈月:他告诉我,说是可能还有人能够照着书上的样子,复制出一把跟它非常像的一把扇子,这让我觉得替爷爷完成这个心愿,又有了一丝希望了,觉得特别高兴。

  兴奋的陈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找到这位制扇子的师傅了,祖孙两代人的心愿似乎眼看着就能实现了,可陈月哪里知道, 如今扇子的功用早已经被电风扇、空调所取代,除了像檀香扇、绢扇这样的工艺扇还在批量生产以外,能做把好折扇的制扇师傅已经是屈指可数了,更何况陈月想要仿制的是一把300多年前的明代古扇,她,能如愿吗?

  陈月:我根据扇庄老板提供的信息,我找到了这位师傅,当他听到我的来意之后,他也对我说这种明代的扇子,这种工艺已经失传了,基本上没有人会做这种扇子了,我听了之后又非常失望。

  王健:我做扇子将近三十年了,这种明式扇子几代吧,像我的师傅,我的师傅的师傅,他们一直想把这种扇子有所继承,希望能把它挖掘出来,复制出来,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扇子,它的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曾经也复制过好多次,基本上都是达不到真正的明式的要求。

  不就是小小的折扇么,想要复制一把还能有那么难么?

  也许是制扇师傅王健看出了陈月的疑惑,也许是他被陈月的一片孝心所打动了吧,最终王健还是答应了陈月的情求。

  考虑到陈月的经济承受能力,王健决定让陈月自己去买做扇子的主要材料,这样可以帮她节省下不少的费用。

  陈月:根据师傅的指点,我花了大概两百元的样子,买了一块陈年的老乌木,还有两张放置了二十多年的宣纸,我没想到做一把扇子它的用料要这么讲究。

  陈月:师傅拿到了材料之后,也说了帮我试一下,但能不能成功,他也不能保证,我当时心里面就想,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的话,那就真的帮爷爷了却他这样一个心愿了,如果不能成功的话,看来这将是爷爷一个永远的遗憾了,而且我也会觉得非常非常难过和遗憾。

  要想做出一把好的折扇,所有的工序都必须是手工完成的,从第一步开料算起,大大小小要有着几十道的工序,而且这每一道工序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一块完整的乌木,就这样被切割成了厚薄大小完全一致的薄片,这些薄片再经过更细致更复杂的加工之后,就成为了一把折扇的主体部分——扇骨。

  对于折扇而言,大家见到的最多的是用竹子做成的扇骨,这是因为竹子自身的纤维程度高,它的韧性要比其它木质材料都要高,所以用竹子做成的扇骨,可以长期使用而不会折断。

  那么要是用木质材料来做扇骨的话,就要想办法通过其它工艺来增强木质材料的韧性,不然的话,它的扇骨就不能被削的很薄很薄,做出来的扇子就会又大又笨,携带和使用都极其不方便。

  像陈月要求复制的这把明代的乌骨泥金扇,对扇骨的制作要求就更高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