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消费主张 > 正文

扇子精雕细琢 受藏家追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8日10:18  CCTV《消费主张》
 各种扇子藏品
各种扇子藏品

  王健:明式扇它本身那种制作工艺,它以轻为贵,当时明代记载,它的重量是有标准的,相当于现在,它每把扇子不会超过现在的一两,不超过50克,那么它的长度不影响的情况下,整个材料薄了,比如说一根篾片,就有20丝或者30丝左右,20丝相当于1毫米的五分之一,是很薄很薄的。

  这把乌骨泥金扇要求每一根扇骨的篾片,都要严格控制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毫米的均匀厚度上,在整个削制的过程中要及其的小心,因为木质材料被削得越薄,它的韧性就会越差,稍不留神就会像这样了……

  王健:我在制作过程中就发现,它这木料已经很脆,很容易损坏,后来我再继续去翻阅这方面资料,查找了大量资料,到外面去寻找跨行业的,到处去寻找有关的资料,后来找到了一种对木料有所补充的,古代称为火漆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会改变木料它本身的那种质地,会补充它缺损的一部分。加了这个配方过后,木质的这个材料经过反复烘烤过后,这个木质的材料就很接近竹子的韧性,具备很大的弹性。

  扇骨的韧性虽然解决了,可是要想完全复制出这把明代的折扇,这后面要面对的难题还多着呢。

  王健:这是一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扇子,应该是民国的一把扇子,它的整体做工,各方面,对于我们来说它已经够好的,它的紧密度,这各方面都可以,不过从明式扇子对比一下就发现,明式扇子要纤细的多,更纤细,紧密度,对篾片的要求,整体来说更小,更细腻一点。一个扇子的扇轴来说,这个扇轴的位置越高,相对来说做工越简单,它是扇子的整个支点,它的紧密度都靠扇轴控制的,明代扇子因为降低它的重量过后,它会把扇轴向下移。它里面半公分都不到的距离里面,要控制整个压力,全控制在扇轴里面,它要保持这种弹性,这是比较难的一点,它对材质的要求对做工的要求都是非常难的。

  原来,一把小小的折扇里面竟然会有着这么多的工艺讲究,虽然每一道工序看起来是非常的简单,可是要完成起来却极其的繁琐,而且一旦某一道工序上牵扯到了古老的配方或者失传的技艺,那要完成起来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通过复制这样一把小小的折扇,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古时候我们那么多绚丽的艺术品,一旦工艺失传之后,就很难再复原出来了。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王健总算是把扇骨给复制出来了,纤巧精致而又不失韧性,薄薄的只有五分之一毫米的乌木扇篾,就像竹子一样富有弹性。

  为了能更准确的还原出明代折扇的特点,王健连打磨扇骨这个小小的细节,也都是严格复原古时候制扇师傅们的方法。

  王健:用树叶打磨扇骨,这样光泽保存的时间长

  要是用机器打磨扇骨,整个过程只需要5分钟,而王健用树叶打磨却花去了整整三天的时间。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面,王健的脑子却一直没有闲着,他琢磨着这把明式乌骨泥金扇的扇骨虽然是复原成功了,可这扇面又该怎么做呢?要想把整把扇子的重量控制在50克以内,那扇面也必须得做的很薄才行,可问题是扇面薄了,它的韧性又怎么解决呢?更何况这扇面里面还要夹上一张剪纸,这明代的剪纸又会是个什么样的呢?

  说到扇子的收藏,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有成扇的收藏、扇面的收藏和扇骨的收藏。

  如果说收藏价值最高的,那就非得莫属名家的字画扇了,可是要收藏这类扇子,那可得具备很高的书画鉴赏和真伪鉴别的造诣才行,一般人最好别去涉足,不是有那么句行话么,这字画里面,水深着呢!

  扇子的价值除了扇面以外,那就是扇骨了,这扇骨的讲究那也多着呢,不过好在这扇骨的收藏知识相对来说,浅显易懂,容易掌握。

  说到扇骨,最常见的当然就是用竹子做的了。因为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成为扇骨材质中的主流。

  不过这竹制扇骨里也有着材质的区分,玉竹是最为普遍的材料,从材质上而言它的收藏价值相对较低。

  除了玉竹之外,再往上就是棕竹了,这种竹子是实心的,刨去它的表皮,里面会露出竹子本身的纤维纹理,纹理越好看的棕竹,它收藏的价值才会高。

  斑竹是竹制扇骨中的上佳材质。顾名思义,斑竹指的就是有斑纹图案的竹子,不过斑竹并不是竹子的某一个品种,它是细菌侵蚀过竹身之后,在竹子表面形成的各种菌斑花纹。

  依据这些不同图案的菌斑花纹,人们给斑竹又细分了三种类型,各自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凤眼、梅鹿和湘妃,这其中又以湘妃竹为最好,它的收藏价值相对来说是这三类斑竹中最高的。

  除了竹制的扇骨之外,剩下的另一大类就是木质扇骨了。

  用来做扇骨的木料都会选择比较珍贵的木材,像紫檀木、鸡翅木、蛇纹木、黄花梨、乌木、红木等等。

  不论是竹制扇骨还是木质扇骨,在选择的时候,除了它们本身的纹路、图案和品相之外,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这些材料存放的年代越老它的价值就越高。

  在扇骨的收藏价值中,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雕刻。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尤其是对竹制的扇骨而言。

  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不能不说是收藏家们除了扇骨材质以外,另一个看重的方面了,它也是扇骨赏析和估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好的扇骨雕刻,要求布局巧妙,雕工精湛,人物神态要传神、画面意境要深远,要是遇到具备了这些条件的雕刻扇骨,那就很值得去收藏了。

  不过一把值得收藏的扇子,无论它的字画、材质、雕工再好,它具有收藏价值的第一前提,还是它作为扇子本身最基本的做工。

  一把明代的祖传折扇,牵动着两代人的心愿。

  为了让爷爷在晚年还能重新见到这把遗失的折扇,孙女陈月最终找到了制扇师王健。虽说,王健答应了帮她复制出这把明代折扇,但是300多年前的制扇工艺早已经失传。

  2个月过去了,陈月一直也没有等来任何关于扇子的消息。

  陈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都一直没接到那个师傅的电话,我心里就在想,看样子这个事情很难办的了了,看来这个心愿是很难帮爷爷给实现了

  2个月的时间里,王健找寻资料、反复琢磨,总算是把扇骨部分给完全复制出来了,可是,眼下这复制扇面却难住了王健。

  因为明代的折扇,它的重量要求不能超过50克,这就意味着它的扇面不仅要轻、要薄,还要具有很强的韧性,能够经得起长期的使用,而不会破裂。更难的是还要在这么薄的扇面里面,夹上一张剪纸。这样的扇面该怎么做呢?

  为了能找到答案,王健跑遍了凡是收藏有明代折扇的博物馆。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利用一种装裱字画的保密工艺来制作这个扇面。

  王健:太厚没办法去制作它,唯一的办法,我就想把宣纸给揭开。把买来的老的宣纸,把它揭成四层,把它揭开揭成很薄很薄。薄了过后它的强度就要降低,为了解决它的强度的问题,就把它错开,因为宣纸它是有一定纹路纤维走向的,一张一张错开,错开以后把它排列起来,这样能增加它的强度。

  薄薄的宣纸被重新揭开,夹进了王健事先找寻到的明代图案的剪纸,然后再重新交错着粘合在了一起。

  王健:这样子做出来的扇面,就相当于一般传统扇面一半的厚度,可能还不到一点,也解决了它的韧性问题,它的强度,使用多少年都可以保存下去,它的重量也减轻很多很多。

  在晾晒了三个多星期之后,扇面主体部分已经成型了,接下来就是扇面最后的装饰部分——制作泥金了。

  这个曾经失传的工艺,王健用了16年的时间终于掌握了。

  陈月:打开一看,看了特别亲切,因为跟我小时候记忆的那个扇子简直是一模一样,而且那扇子还特别轻,非常轻巧,而且又精巧,那把扇子当一打开对着光线一看,那里面隐隐约约就是一个剪纸的图案,跟我小时候记着的一样,我看了之后非常激动,特别感动特别高兴。

  兴奋的陈月,迫不及待的拿着扇子去找爷爷,她要给爷爷这份意外的惊喜,让爷爷魂牵梦绕了十几年的心愿,终于,能够了却了!

  陈月:爷爷看了之后,特别激动,很惊讶,他没想到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又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那把扇子,晚上的时候,我看到爷爷书房的灯整晚的亮着,我知道爷爷一定是在把玩他那把扇子,也非常感谢那位师傅,能够帮我复制出这么一把明代的扇子,能了却老人的一个心愿。

  王健:这把扇子给陈女士的时候,就收了大概的成本费,两千,因为她是一份孝心,我也在期间得到了很多,也是借这个机会,我挖掘成功了,已经够了。这把扇子到底有多少价值,值多大价值,我自己也不太清楚。

  陈月:我知道,从这把扇子的做工,精巧程度来看,它所花费的师傅的心血来看,它的价值远远不值这些,但具体值多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一把小小折扇,得来还真是不易。避暑纳凉曾经是扇子的主要功能,题诗作画也一度以扇子为载体,如今,扇子纳凉的功用日见削弱,收藏扇子的人越来越多。而对于陈月来说,帮助爷爷实现心愿是她最大的心愿,这一份晚辈的孝心比扇子的收藏价值要贵重得多。

  如果电视机前的您也对收藏扇子感兴趣,建议您先积累一些有关扇子的知识,现在收藏成扇的玩家多关注扇子上书画的作者,但真正有玩头的成扇,除了扇面外,还要考虑扇骨、原藏家的名头等等,材质各异,工艺不同,这收藏的学问大着呢,不同扇子价位相距千里,收藏时一定要慎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