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艾滋病工作者万延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女性图片
万延海:男同性恋以及男女之间肛门性交感染艾滋病毒的机率都比较高
网友:为什么大家好像都觉得同性恋发生感染疾病的几率会更高,究竟是为什么?是误解还是其它原因?
万延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同性恋的伴侣关系,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在教育男女的时候,从小就有关于贞节观念的教育,对于女人的教育更强调贞节的观念。在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缺乏人类文明的滋养,既缺乏保护,也缺乏教育。现在同性恋多伴侣的情况多一点。第二,男性之间性行为有两种方式,其中肛门和生殖器官的接触是特别容易,在三种性行为当中,肛门和生殖器官的接触是最危险的,阴茎和女性阴道接触也是高度危险,但是危险没有肛门接触的危险性大。口腔性行为危险性低很多,但也是有危险性的。在异性之间也有肛门性交的行为,但是总的来讲在男人同性恋之间性行为肛门性交的情况多一点。
主持人马骧:为什么?
万延海:快乐,如果没有快乐不会那么去做。
主持人马骧:我不是想知道为什么想这样做,而是说为什么这个传染可能性最高。
万延海:因为像妇女阴道里面有一些液体,有一些润滑,生理上的情况可能危险性低一点。肛门性交的时候,缺乏一些保护的机制,有的时候容易出血。
主持人马骧:主要是血液传染?
我相信这个问题有那么多朋友提出来问,应该让大家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万延海:如果男女之间肛门性交危险性也是一样的,跟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没有关系,是和性行为的方式有关系。
锐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有20个以上性伴侣的占十分之一左右
主持人马骧:另外一个调查,你有多少个性伴侣?
答案是这样的:
1-2是47.78%
0是15.51%
3—5个是14.6%
20个以上占11.41%
5—10个占5.98%
10至20是4.71%
一共是将近4000人参加这个调查,有20个以上性伴侣的是十分之一左右。看到这个比例的时候,我们的编辑有点诧异,三位是否也是这样?
万延海: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从一个封闭的社会走向开放多元的社会,有很多事情会发生。作为一个艾滋病工作者来讲,我们的任务不是说去对于人类行为基本形态,不是阻止它,我们去跟踪它、了解它,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理性的合理建议。帮助这些人类成员学会保护自己。
主持人马骧:你的建议是什么?
万延海:我的建议是说,我们都说性是美好的,但是要学会保护自己。第二,青少年时不要过早有性行为,最好不要有性行为。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讲,如果有性行为,要使用避孕措施,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疾病。还有人类成员需要学会相处,性的伴侣之间要学会相处,大家一起探讨怎么预防疾病。我们这个社会伴侣之间对于性的讨论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传统的异性恋的伴侣之间,对性的讨论,对性知识的学习,对彼此性关系的了解是缺乏的。无论是婚姻内或是婚姻外的伴侣,大家理性讨论自己性的生活、性的关系,讨论性生活保护的机制,艾滋病的预防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马骧:看到一个网友给我转载的新闻,哈尔滨疾控种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50多名CFW女性性服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看到刘民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副主任。我们刚才说到哈尔滨的这个做法引起了很多讨论,包括在网上,因为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有一些不太贴合的地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民:我觉得对于疾病的预防,我们还是应该采取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小姐的存在,带引号的小姐,或者是暗娼,通过提供性的服务来获取金钱或者获取物品这样一种行为,以这样为职业一类的人,我们叫女性性服务工作者,像这样的人这种事情的存在是事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完全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教育这些小姐保护自己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办法。所以,在讲完这一点的时候,我还想补充刚才万老师所说的预防,我们怎么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毒通过性的途径传播,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在此强调的。
一个是刘老师强调我们在青少年中要尽量推迟或者不要有性行为,我们尽量倡导青少年尽可能推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时间。
主持人马骧:这一点我打断一下,这一点你们持乐观态度吗?
万延海:在美国社会,从90年代开始大量基于科学对青少年的教育,若干年之后发现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的情况不是很大,有轻微的下降。发现青少年通过生殖健康和性教育之后,发现青少年在性行为当中用保护措施、避孕措施,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情况明显提高。这样十年之后,美国的科学家发现青少年少女怀孕的情况下降了,我觉得这是有希望的。
刘民:对青少年是这么说,对成年男女来说,我们是强调尽可能地与一个HIV感染阴性的人保持相互忠贞单一的性关系,这里强调的是单一和相互忠贞的性关系,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我们强调的是如果说你不了解你性伴HIV的感染情况,或者是其它性病的感染情况,在你们性交的时候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风险。
这是我们普遍宣传的,而且我们也是努力在这样去做的。
主持人马骧:刚才说到哈尔滨的这些性服务工作者。对于这个现实存在的人群,您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可能对她们有普及性的帮助?
艾滋病患者肖强(化名)不出镜接受采访
万延海:我回应刘老师的话,您刚才说人类预防疾病,一方面要预防疾病,另外一方面要学会生活在有疾病的世界里。人们两个人选择结合在一起是因为相爱,是因为有需要,这时有可能是和有疾病的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我们总是跟人家讲你要选择跟一个没有疾病的人在一起生活,有的时候至少观众当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不会开心,自己将来找个性伴侣都找不到,找个人结婚,找个人成家,找个人温暖一下很困难。这样的人类社会似乎会出问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个宽容的世界、友爱的世界,把选择的东西让每个人自己决定。如果这个世界是关爱、友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告诉别人,他会告诉自己的伴侣,他不希望自己心爱的人会被他给传染,他会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在邻里当中跟大家说自己是一个感染者。如果有越来越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愿意把自己公布出来,愿意以一个感染者的身份在社会当中生活,大家爱护他,跟他相爱的人选择跟他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于感染者这样一种友善的平衡的心态,艾滋病控制才有希望。我们的科学家总是告诉大家不要跟他们有性行为,不要跟他们做爱,我觉得性是一个很温暖的事,如果我是一个感染者,我会非常不开心。如果我非常不开心,如果这个世界总是让我非常不开心,我是一种被隔离、被孤独的感觉很强烈,我觉得如果这个世界需要这样一个感染者来配合世界抗击艾滋病的运动的话,是不会成功的。
肖强(化名):我要补充的是,以前的宣传教育是“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可是现在是越远离越近,越远离越近。是什么道理呢?我也希望大家能思考。这样把艾滋病神秘化了,把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肖强(化名)有一个健康的伴侣
主持人马骧:有一个问题,如果肖强(化名)介意可以不回答,你现在这个情况有没有伴侣?
肖强(化名):我现在有伴侣。
主持人马骧: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肖强(化名):他是健康人。
主持人马骧:你们之间是怎么处理这样的关系?
肖强(化名):没有什么。因为以前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观察,因为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好像是万老师说的,唾液有一桶的量你才能去造成对方感染。当然对艾滋病的认识也是不断在认识,包括我感染以后,我本身也在观察。刚才我们做那个节目也在说,真是很难,没有真的特亲密的接触是感染不上的。这个病毒的成长也是需要环境的,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刘民:对,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他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就是说艾滋病的传播的传染性并不是像人们想的传染性那么强,它的传播途径,它从一个感染者给传到一个易感者身上、没有感染者的身上,这个传播途径也是不大容易实现的,如果有保护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我们说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万延海:一方面我们要创造一个友善、宽容、友爱的环境,这样感染者在生活当中没有太大压力,可能会选择公开的方式,至少会向他的伴侣选择公开。将心比心,谁愿意伤害自己心爱的人,艾滋病毕竟不是一个人故意要传给别人,艾滋病传播都是在情侣之间、朋友之间、伙伴之间传播的,阻止这个疾病的力量也在这里,如果有一个友善的环境、友爱的环境,我想感染者跟非感染者之间的心都是一样的,不愿意自己的伴侣受到影响。如果大家选择一个坦诚的态度,可以交流彼此的健康情况和性的关系的话,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自己做出选择,而不要去刻意地回避感染者,我想这样的一个世界对于艾滋病的控制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马骧:我们的网友提出了很多希望,有一个朋友说,希望从事性服务的工作者她们都能够得到很有效的规范和帮助,减少在这个环节上的传染。
网友:希望通过针管传播的途径也能够被斩断。
主持人马骧:当然我们希望艾滋病能够远离我们,虽然这在很长一个时间之内不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一起在努力。
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去哪里检测?
网友:我一直怀疑自己感染上了,我要去什么地方查,要替我保密,要花多少钱。
刘民:我们有一个叫自愿咨询检测,可以去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个自愿咨询检测室,去那儿,有人帮助你,做完检测前的咨询之后再决定你自己要不要做检测。北京地区是免费的,按照我们国家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如果是农村人口或者是贫困人口,是免费检测的。
主持人马骧:不用花钱?
刘民:不要花钱。
主持人马骧:保密性?
刘民:保密性都能保证的,我们要去自愿咨询检测室。
主持人马骧:北京具体地址在哪儿?
刘民:北京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个区县的预防控制中心都是可以的。
主持人马骧:不只一个朋友有这个疑问,答案也是给所有网友的。今天虽然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但也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大家时刻把自己身体的健康,以及我们对别人的关爱都记在心上,这样的“节日”就会减少,希望那一天尽快到来。
谢谢几位嘉宾做客新浪,谢谢各位网友参与本期《锐话题》,我是马骧,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