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瑜伽
瑜伽(YOGA)在梵文中本意为 “联接”,有天人合一的意思。它通过体式的习练和呼吸控制来平衡身体,通过控制身体,最终控制精神、意志,使练习者安定、喜乐。当瑜伽这脉精华走出印度,开始传播,它的本来面目也开始一点点转变。瑜伽的推广者需要让受众看到的是可以量化的效果:比如体重、睡眠时间、身体状况等,他们渐渐只截取其小部分功能告知消费者,更多的人觉得瑜伽是一项健身运动。
事实上,如美国《时代》周刊所报道的,无论何种形式的瑜伽都不是人们保持健康的万能手段。据美国健身理事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专门练习瑜伽者的心脑血管健康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练瑜伽也不是减肥的最好办法。此外,虽然在缓解压力和减轻骨关节炎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它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
对于郑欣媛、季平的难题,治疗运动损伤的权威机构—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也爱莫能助。“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现在还很难把瑜伽作为这些受伤个例的致伤原因,任何运动都有运动损伤的风险,腰椎损伤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为什么是这些人受伤,一种可能是这些受伤者本身就不适宜做这类运动,也有可能是运动超出了生理极限。”
但即便搞清原因,陈世益还是认为,这些个例也不足以从统计学意义上说明瑜伽是否安全,陈世益还没有见到国内有过这方面的数据统计,而太极拳的运动损伤研究,早有前人做过。2009年,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共收治了20余名受伤的瑜伽练习者,与足球、篮球相比,这个数字很小。
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医生中,没有一人练习瑜伽,而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贾连顺的印象中,长征医院早在七八年前,便开始收治受伤的瑜伽练习者了。
“成年人的韧带和骨骼结构都已经发育成熟,再去练一些(要求肢体)柔软的动作,关节,特别是脊柱关节,在超生理位置上过度活动,超过了韧带和骨骼压缩、伸展的范围,往往就会造成损伤,这种活动,就是所谓反关节运动,”贾连顺解释说,由于这种损伤最初伤害的是软骨和韧带,所以在一般的影像学检查上不易被发现。
这个观点,陈世益也颇为认同。他认为,瑜伽中有很多超出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反关节动作,不适合大众练习,“从理论上讲,瑜伽的损伤风险是超过慢跑、太极拳的,它要求突破自己的生理极限。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瑜伽,本身脊柱不健康,柔韧性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练。”
“脊柱的前曲、后仰、左右旋,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像那种坐在垫子上,头和胸完全贴住膝部的动作,就超出了生理限度,如果不是从小练习的职业运动员,也应该尽量避免。”贾连顺提醒说,事实上,即使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专业人员,过度、过量地弯曲脊柱,也有风险。
虽然不主张完全否定瑜伽,但贾连顺认为瑜伽不宜被提倡和推广,运动幅度和自身年龄,都是瑜伽练习者必须要慎重考虑的,30岁以上的人已经不宜进行瑜伽训练。
对于众多瑜伽受伤者遭遇到的举证难题,贾连顺说:“研究瑜伽的运动损伤,要得罪太多人,一是经营者,二是崇拜者,所以没有什么人去做研究,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练习者,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和防范。”
出生在台湾,经过中西医学院训练的黄宗隆,目前是一名在上海执业的中医师,尤擅中医正骨术,同时也在教授中国传统养生术。他对瑜伽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看法与前面两位西医专家稍有不同:“即使正确的练习,瑜伽也不是用来治病的,而是让健康人达到更好的状态的,如果身体本身就有不健康的地方,瑜伽就可能起到雪上加霜的效果。”
而在他看来,现代都市人群中超过半数的人不能算健康,每个打算练习瑜伽的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明确的了解,这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甚至有的人就是抱着治病的目的去练习瑜伽的。黄宗隆的诊所也时常走进受伤的瑜伽练习者,“有学员也有教练,但具体数字我还是不说了”。
与几位中国同行不同,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医院运动医学教授格利博士几乎没有见过脊椎受损的瑜伽练习者。他告诉南都周刊记者,“据我所见,一般都是肌肉拉伤,严重的肌肉损伤和肌腱断裂非常少见,也很少见脊椎损伤,我认为这种概率是非常小的。”
“一个想通过瑜伽减肥或达到什么目的练习者,他如何掌握好运动程度,人的脊椎上没安报警器,只有靠专业的教练,但中国的教练们有这个能力和动力去做吗?他们自己也在受伤!”面对美国人乐观的看法,“半路”程松峰更为悲观。
混乱的瑜伽生意
陈世益去年11月曾去印度出差,“我告诉印度医同行,中国有很多人在练瑜伽,他们都感到很奇怪,在印度练瑜伽的是一批从小就开始的人,有些像我们这里的杂技艺人,我的印度朋友和他们的家人都不练。中国有很多健身方法,为什么火的是瑜伽呢,因为现在的瑜伽迎合了某种潮流,可以瘦身,可以这个那个,很多人就蜂拥而去了”。
根据流行的说法,瑜伽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高僧们为了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一个真正的瑜伽大师往往需要至少20年的潜心修炼。然而,根据中国媒体公开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短则几天,长则3月,瑜伽教练便速成出炉,执业上岗。各种资质认证更是叫法不一,无章可循。
在郑欣媛一年多的瑜伽练习中,上过几位老师的课,他们的风格都不相同,有的更愿意教学员们冥想,有的则更专注于体式的训练。而在证大家园的那家瑜伽馆里,只有一位常驻教练,其他都是在几家瑜伽馆之间串场,“他们一个月能挣到一万多元,但也很辛苦,每天要练很多遍,”郑欣媛说。
这是国内大多数瑜伽馆的现状,教练可以赚更多课时费,瑜伽馆老板利用流动教练节约成本。目前流行的这种瑜伽经营模式,最早开始于美国的健身房,上世纪90年代随着健身房的普及进入中国。几乎不要求运动技巧、占地面积小、充满神秘感又被宣称具有多种功效的瑜伽,从作为健身房的附属项目发展到独立地建馆,只用了几年时间,如今,大小瑜伽馆已经从特大城市开到县城。
目前中国市场上瑜伽会馆,按形式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大型连锁综合瑜伽会馆、小型专业瑜伽会馆、依附于大型健身会所的瑜伽课程、为个别学员服务的私人教练,价格从30元/节到300元/节不等。瑜伽的产品线也很丰富,从最初的古典瑜伽、哈达瑜伽等,派生出了流瑜伽、热瑜伽甚至孕妇瑜伽等十余个品种。
然而事实上,在看似繁荣有序的瑜伽市场背后,几乎不存在任何规范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
“去培训,除了学身体上的功夫,还有一套程式化的授课方式,其实瑜伽馆老板在聘用教练时看中的,不是那张证书,而是看他有没有足够的个人魅力,这个很微妙,一个‘好’教练,可以把学员们搞得服服帖帖甚至有些崇拜自己,”程松峰说,“瑜伽馆里安静的气氛,轻柔的音乐,配上教练恰到好处的声音,也许可以起到些催眠效果。”事实上,程松峰本人在两个月的教练经历中,也没有教练证。
记者试图了解国内几座大城市瑜伽馆的数量,但发现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而有意思的是,国际瑜珈学院、亚太国际瑜伽协会、中国瑜伽行业协会、亚洲瑜伽协会菩兰瑜伽、国际瑜伽导师协会……为了标榜正宗,这些协会无一例外地宣称自己是国内第一家自始至终拥有纯正印度瑜伽教学保障的会馆。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葛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瑜伽这项运动还没有在体育总局立项。也就是说,想开一家瑜伽馆不需要到任何一级政府体育运动管理部门进行资质认证或登记备案,只需要在工商、税务、卫生和消防等部门办理基本手续即可,这不比开一家烟摊麻烦。
自认为被瑜伽伤害的郑欣媛,现在只能待在家里,在医生的嘱咐下,尽量不拎重物。小区里,那家还在开门营业的瑜伽馆,她再也没有涉足。有天,她朝这家瑜伽馆望了一眼,愕然发现,一位两年前做前台的十几岁女孩,现在已经是馆里的教练了。(文中瑜伽受伤者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