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美女攻略》
一不小心,大画家袁运甫制造了一个绝代美人,就像天地混沌时女娲造人一样。不同的是,女娲用水,老袁用颜料。只见这位中国的“夏娃”沐浴新出,温泉水滑洗凝脂,回头一笑百媚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可惜的是,美女生不逢时,生不逢地,偏偏生在20世纪80年代,生在中国北京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那时候,中国人像从蛹蜕变成蝶一样,刚刚从拒绝美、毁灭美的十年“文革”的厚茧中解脱出来,见惯了僵硬的线条和面袋子一样包裹全身的灰蓝色服装,面对突然而至的美丽和裸露,顿时如见洪水猛兽。有人惊呆了,有人愤怒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官员,一些不酸不甜的媒体,面对这幅名为《泼水节》的大型壁画,一片口诛笔伐。甚至有人认为,这纯属亡国之兆。于是,这幅壁画上,这位出浴美人的腰间,被蒙上了一块触目惊心的遮羞布。这一蒙,遮了美人的羞,却让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丢了脸。面对我们自己的身体,如临大敌,大惊失色,想起来真有点无地自容。
类似的事情,那时连续发生了好几件。此后不久,靳尚谊等著名画家的人体美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虽然一些官员和媒体仍然怒目而视,但是,民众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热情。记得那天北京正刮黄风,沙子横飞,但美术馆前排队购票的人却足足有100多米长,他们在风沙之中稳稳地站着,等待欣赏人体的美丽。那是大自然最高妙、最完美的造化,展示了人类生命中最为完美、细腻、宝贵和隐秘的一面,正如歌德所说,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就是美丽的人。
时光匆匆又是十年。1991年,国内第一次举办"规规矩矩"的"健美大赛"时,一贯"正正经经"的中国人还是不习惯,全国仅有8名女选手报名参赛。用上刀山下火海来形容他们当时的心理感觉也许一点也不过分。
1993年,一名叫高菁的北大女生写了一篇代表个人观点的文章《北大女生拒绝选美》,在当年获得“中国新闻奖”,高菁也成了当年的中国名人。多年之后,人们问高菁写文章的初衷,高菁调皮地说,有人说我是选不上才写那篇文章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果能选上呢?高菁没有说。高菁毕业后成为一家外企的员工,生活快乐,对职业满意。对于当记者写文章的事,她说,现在没想过,以后再说。
紧接着,中国妇女联合会在1994公开表态反对举办选美比赛。从那时起,直到2003年,十年之中,所有的由美女参加的比赛,没有谁敢用“选美”这个词。2003年5月,香港凤凰卫视以大陆为主举办了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华小姐”选美大赛,在名称上、方式上与世界著名选美赛事接轨,第一次在大陆提出了选美的概念。因此,这一年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选美元年”。
误区1:选美就是选脸蛋。选美真的是把女孩儿变成一个个绣花枕头,成为胸大无脑、腹内草莽的人?对参赛者而言,徒有其表是断难蒙混过关的,在台下多位专家型评委和观众的眼睛面前,只有智慧美丽型的女性才能真正折得桂冠。参赛者也不会简单因为一场选美而头脑发晕,放弃自己的学业或专长,凭真本事打拼已成为职场常识。尤其是那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选美赛事的佳丽,集貌美与聪慧于一身,以良好的教育背景展现当今中国女性的风范与气质。
误区2:选美与校园文化不相符合。学生应以学业为重,拒绝参加选美。复旦大学的选美,曾经掀起一场轰动异常的文化质疑,想象不出为什么那么多高智商的人,会热衷于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选美其实是很优雅的事情,而且大学生选美有很多优势,比如外语,还有气质方面,应该积极地去展示自己,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好处。一些学校公开表示反对其实没有必要,学生自己爱参加什么活动都是自己的自由,何必一定要强调“大学生”这个字眼呢。
误区3:选美将使人缺乏自重,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女性外表的美丽、性感使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强化了,不利于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女性会变成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其实在公众面前展示美貌和身材是女性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与道德无关。参加“选美”比赛夺取巨额大奖,进而进军演艺圈、时装界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年轻女孩的梦想,她们中不乏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18岁的湖南女孩徐雅菲以全省文科最高分被北大新闻系录取后,又报名参加了当地电视台组织的“星姐”选拔比赛,角逐高达百万元的大奖。我相信自己能当上高考状元,也能在选美中发挥到最好!"经得起选美的"酷刑"考验的优胜者,必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泳装和晚礼服都过关的,才艺与前途都光彩夺目的。之后,他们承担起选美赋予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成为潜在的影视明星,城市形象的亲善大使、公益事业的代言人和时代风尚的领潮者。
总之,选美在中国的登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进步,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上的进步意义十分显著。过去,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心灵美”,那是只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选美则简单得多,它就是看人长得好不好,聪慧与否。这种评判是基于人类长期以来智慧的一种积累,是传统的,也是我们常说的“客观”的,它与民族、风俗和地域有关。这种“直接”的审美,之所以尚能“遗传”至今,实在是因为人类太“好色”了,人类只有在美色面前从不说谎,从不违心。
从接纳选美到举办选美、欣赏选美,中国人随着东方之门的开放,有了日益宽容的心态,有了大国的风范和健康的审美观。这种尝试的潜台词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已经不再把选美看做是“不健康”的活动;在世界选美活动中胜出,虽然并不意味着能为国家形象锦上添花,但起码它能向世界透露一种健康、积极、开放和宽容的社会气息。当中国选手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美丽、聪慧、高贵和典雅时,受益的并不仅仅是选手本人。
2003年,中国大陆先后举办了中华小姐选美大赛、53届世界小姐分区赛和总决赛、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比赛、新丝路模特大赛、上海小姐、美在花城、健美小姐、CCTV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等十余项具有选美性质的比赛,据估计,报名参赛的选手约在两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