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再打虚伪的幌子
有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这样一个性息封闭的环境里,性息从半遮半掩到逐渐公开,会有相对较长时间的摸索期,因为,人们潜意识里很难排除掉长期以来在文化习俗上形成的
性的不道德感。由此,也不难理解,为避免引发关于道德层面的非议,许多性话题节目制作者采用医生做电视门诊等形式,打着生殖健康的幌子说事。
而李银河认为,生殖和性,本来就是两码事。从《面罩》制作方公布的一些话题上看,《面罩》更多地指向性。“我们中国人也是有性的,这样的节目早就应该有了。”
之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电视台设立了生殖健康节目,仅北京地区就有《中国人口》、《生殖生育生命》等。这些节目多由各地计划生育组织开办,通常是妇科专家和主持人两人对谈的形式。但实际上,往往是专家不好意思讲,主持人也不好意思接茬,节目如同给一个虚拟病人办的电视门诊,收视率可想而知了。
2000年后,一些风格前卫的电视台播出了以艾滋病、同性恋等为话题的性教育节目,但因不是固定栏目,无法系统和深入。
电视性教育节目的关键变化出现在2004年。本年元旦,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了中国第一档连续的青少年性教育节目《青苹果红苹果》,到6月30日因经济问题停办时,让许多刚刚看到性息公开曙光的专家们大呼可惜。
而相比青少年,成人的电视性教育节目更多得到市场的推动。南京电视台2004年8月开播的深夜婚姻节目《婚情男女》发出的问卷调查表明,58%受访者希望节目中能有性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观众需求,节目开播一个月后加入了性知识环节,当周就创下了该地区同时段节目最高收视率。
2004年,不仅有一些全新的性教育节目创办,而且越来越多传统上的生殖健康节目,纷纷摘去面罩,还性以本来面目。比如,上海电视台1999年4月开播的《生命之源》,本是该台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办的板块型周播节目生殖保健节目。从2004年1月份开始,改版为一周三播的深夜性教育节目。
许多性话题节目通过改版,让妇科医生离开演播室,请性学专家粉墨登场。2004年,电视性知识节目独立门户,似乎不甘心再做电视门诊的附庸。
事实上,对性知识传播问题,政府态度也开始务实。前不久的艾滋病日,国家领导人在发布讲话时指出,我国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比例迅速上升,而我们性教育的力度、广度不够。这说明,眼下面对性教育,已经不容我们含糊其辞的搪塞,不容再暧昧地顾左右而言它。
性息公开向何处去
电视性教育独立门户后,即面临一个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制作方们不约而同从其他的谈话类节目中得到启示:只有谈话类节目可以尽量减少画面表现,而且可以涉及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感、性别意识等广泛的性话题。
在这类节目中,专家和主持人的风格已不同于传统的生殖健康节目,同时,对电视画面做技术处理,比如戴面罩等形式,又初步解决了谈话人的隐私权问题,从而为普通人走上电视讲述自己的性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一切使得节目越来越具可看性。
然而,仅仅停留在谈话,决不是电视人意图的终点。
上海台《生命之源》制片人沈圣道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他打算用一年时间培育气氛,让看的人由脸红到不脸红。再用一年的时间宣传布道,启蒙思想。两三年后,就可以用电视画面表现可操作的性教育环节。例如,现在在节目中谈论女性性高潮缺失的问题,可能以后会用电视画面教女性如何达到性高潮等。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制度上的限制,类似的节目在中国要完全放开,尚待时日,而且会有反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清体·健康频道首页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