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至1960年代,人们对于21世纪有着许多美好而又不切实际的想象:大街上跑着的不是汽车,而是飞船;环球旅行只是小儿科,去趟月球也只是家常便饭的小事儿……难怪当年最Hit的服装大师Pierre Cardin先生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我要把我们的专卖店开到月球上,这将是那个星球的第一家服装店。”时至今日,尽管那些幻想都未能实现,但当年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时装风格,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宝库,影响至今。
不切实际与实用主义的抗争
大都会艺术时装博物馆馆长Harold Koda,以怀念的姿态回溯当年,“一些人还对麦卡锡时代的白色恐怖心有余悸,但绝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憧憬巨大的未知世界。”可见当时社会对于未来世界,对于太空探索充满了好奇。而与之相反的,建筑、时装设计等诸多领域却存在着空白,这就为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设计师提供了展现个人创意的舞台。
法国设计师André Courrèges就是当中的佼佼者。他在1964年发表的“Moon Girl”系列与1965年的“Space Age”系列,均以未来感浓重的银白色为主调以及模仿太空装的科技布料组成,用全白色的直筒超短裙配短靴,构成极具视觉冲击的太空造型,成为当初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象征。和他同时代的未来派代表还包括Paco Rabanne、Rudi Gernreich,以及为我们所熟悉的Pierre Cardin。他们将闪光面料、几何廓型、紧身线条塑造成为了未来时尚的标志,当然,还有超短裙、束腰宽松外衣、头盔式帽子以及紧腿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些极具流线型的时髦剪裁,与上一个10年流行的“New Look”风格的华丽设计迥然不同。
但与此同时,不切实际的夸张和高科技也成为当年对未来时尚的某种理解。设计师Rabanna在1966年以金属和塑料制成系列“Twelve Unwearable Dresses”,12件时装,运用铝片、塑胶、金属等材料无序拼贴而成,虽然不切实际,但PacoRabanne对奇怪材料的应用(甚至还使用过纸和乙烯制品)也证明了高科技材料对服装结构的创新的影响力。
可是,André Courrèges却对于不切实际的未来感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在接受WWD的采访时曾表示:“对于时装保有玩闹的心态是好的,但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时装应当充分考虑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电视、空中旅行、太空冒险。”他更强调登月和未来主题时装设计应重视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将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崇到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未来时尚和现代主义的争议,给各位时装设计师更多想象空间和自由创造的机会,无论实用还是夸张,对于未来服装的各自理解,让60年代的时尚服装界充满一些神秘和有趣。
直至60年代末,未来主义的设计已经有些走火入魔,进入“不可穿”的误区,再加上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结束,人们开始变得更加现实,没有人继续关心“如果我们住到月球将穿什么衣服”,“登月”计划所衍生的未来主义设计思潮也慢慢消退了下去。尽管如此,未来主义风格却没有就此消失,却变成了一种流派,在进入新世纪后正式回归。
张剑华大夫信箱(解答性知识问题):scalpel@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