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过年多姿多彩 未必非得回家吃饭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采访中,不少的父母、长辈都向记者提起这首童谣,在他们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曾经热闹的过年。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不是一个简单的吃吃喝喝、游戏玩耍的娱乐日,传统的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特定的文化空间活动,它涉及信仰、伦理、情感、文化方式等人性的方方面面,由大众的广泛参与来完成。过年是一种仪式,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过年的仪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也是节日文化得以延续的载体。人们在享受着年节文化的同时,也在表演着、创造着本民族的节日文化。”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对媒体表示,过年,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的精神涵义,“扬弃不等于放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需要现代的人们去挖掘、光大。不要担心,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什么时候都是节日的主旋律,变只是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节日并没有丢失。我们对春节也有包容的态度,过年这是一种节日的形式,允许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方式,如果一味地指责人们淡化春节,也是不符合现实的,更是不明智的。
记者在采访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时,他也向记者表示,过年应该有很多种方式,不一定要拘泥于家人团圆的唯一形式。现代社会受全球化的冲击,再加上客观的现实,诸如儿女在国外工作、或是因为工作需要而不能回家的,应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通过可视电话沟通,也不失为一种补偿,不能强求所有的人过年都必须回家。他建议年轻夫妇应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多和双方父母交流,做好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解决办法。同时,作为家长也要为孩子多考虑,多些宽容,开通些。
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的夏学銮教授向记者推介了武汉百步亭社区的“过年方案”:一到春节,百步亭社区的居民每家都会做上一道拿手菜,聚在一起,联欢聚餐,其乐融融,他们把除夕夜的大餐称为“百家宴”“千家宴”。夏教授说,春节里亲情不是唯一的纽带,还有友情、人情……孩子不在家,邻居、朋友聚在一起也可以过一个热闹年。
“今天,在教育孩子孝顺老人的同时,现代社会应发挥社区强大的整合功能,‘积极养老’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大力提倡,那么过年呢,当然也应当和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形式,没有孩子在一起团聚的年一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夏学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