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原来您的员工是看报纸和电视来琢磨他们老板的意图的。那倒很有用。
出井伸之在整合索尼内部资源的同时,对公司的外部发展,特别是如何处理和竞争对手的关系也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您曾用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形容公司的发展。您谈到在过去几年的并购工作时说您宁可只恋爱不结婚
出井伸之:我称之为“软结盟”,“软结盟”而不是“结婚”。
“软结盟”?
是的。
我们在1988年和1989年收购了索尼音乐和索尼电影公司,此后我们花了12年的时间去了解文化的差异以及应该如何管理此类公司。12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此外我们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理解日美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行业,制造业与音乐、电影公司的差别,这是巨大的投入。所以我后来对托马斯•米德霍夫说:“我们为什么要合并而不进行“软结盟”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各自所需的领域形成双赢的合作局面。
杨澜:对,如果不成功,大家还可以各奔东西。
出井伸之:对。
杨澜:有趣的是您在和某些公司合作的同时彼此又是竞争对手,比如比尔•盖茨?
出井伸之:正是如此。
杨澜:索尼推出PS2游戏机之后不久,微软公司也推出了XBox游戏机。而你们二位还一起打过
高尔夫。那么你们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出井伸之:实际上我很喜欢他本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才26岁。
杨澜:当时您对他有什么印象?
出井伸之:他是一个很单纯的人,穿的袜子上甚至还有洞。我们谈到了技术以及未来微软发展的方向,当时视窗(操作系统)尚未面世,还是DOS1、2、3、4的时代,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梦想家,我非常欣赏他。
杨澜:因为英雄惜英雄吧?您也是个梦想家,不是吗?还是您比他更切实际一些?
出井伸之:我是个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杨澜:没错。
出井伸之:因此比尔•盖茨,索尼和微软从根本上说是两家互补性很强的公司。90%微软的工程师是软件工程师,而我们公司80%的工程师是硬件工程师。除了游戏机外,我们是两家互补的公司。
杨澜:您当时(给他)打过电话吗,说,比尔,我们(现在)要直接竞争了?
出井伸之:没有。不过我们其实就是否要使用同一或各自独立的系统这一问题讨论过很长时间。我们都倾向于后者。如果索尼和微软结盟,想像如果现在我们使用同一系统,那么是不是有点像世界末日来临呢?还是保持竞争关系吧。
杨澜:否则的话,你们又要上法庭了,我是说微软了,微软很可能因为垄断市场而再次受到指控?
出井伸之:微软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是微软的用户。除了在游戏机方面,我们在手机和PDA个人数字设备领域也相互竞争,我们使用自己的系统。因为我们不想被微软所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