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年激荡的情史关键词六:一米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13:36  《家人》

  导语:相当长的时间里,男女婚配讲究“郎才女貌”,女性对对方的身材相貌并不苛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征婚启事里开始出现对身高、相貌的要求,“1.8是标准身高”,1.7米曾是个基本条件,“1.7米”以下,都属“残废”。以“1.7米”为代表,中国人的择偶观进入一个真正追求双方相配、两情相悦的阶段。

  征婚启事亮“高度”

  文/王城长

  男人没有女人就没有家。丁乃钧直到40岁仍然单身一人。

  1980年年底的一天晚上,整个学校一片冷清,年近40岁的丁乃钧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一份《人民日报》。无意间,他看到了一则广告,便突发奇想:既然产品能在报纸上登广告,单身的我是否也可以在报上刊登一则征婚广告呢?于是,丁乃钧连夜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请求给他登一则征婚广告……

  1981年初,《市场》报刊登了这则征婚启事,丁乃钧也成了新中国公开征婚第一人。

  丁乃钧的征婚启事是这样写的: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1.7米。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

  由此,丁乃钧赚取了足够的眼球。“文革”对人性的压抑轰然释放,一颗颗年轻、好奇、爱美的心正在萌发,一个不断产生新奇的时代已经到来。三个月后,一位吉林张姓姑娘看上了丁乃钧,两人于当年年底结婚。婚后不久,张在北京拜访了刊发这则征婚启事的编辑赵立。

  时光荏苒,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提起征婚启事,赵立崑还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小张,你条件这么优越,怎么也跑来应征了?”赵立崑一见面就问。

  “我对征婚启事上写的基本情况比较满意,就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来了。”张答道。

  “哦。1.7米的身高,可是半残,你不介意?”赵笑了。

  “当然介意,女孩子都很看重身高。我有一个朋友,身高1.62米,却要求对方要有1.75米,矮1厘米都不行。不过,丁是南方人,1.7米已是标准身高了。”张回答道。

  那个时代,寻找伴侣不再用政治标准衡量,不再看重出身,而开始回到“人”本身的条件。也正是那时开始,男女都明确把对另一半外貌、气质的要求,写进了征婚条件里。男女情爱,原本源于彼此爱慕,而令人倾慕的,最直观的便是外表、谈吐……从那个时代开始,不仅男性要求女性“容貌端庄秀丽”、“身材苗条”,女人们对男性也有了更多要求,要像高仓健一样阳刚,像费翔一样俊美,像刘文正一样有才有貌……

  “除了身高符合你的要求,你还看上了丁什么?”赵追问,“他可曾被划为‘右派’哦。”

  “当然还有长相。征婚启事上的照片,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帅气十足。我也不在意他曾被划为右派,况且,当时有很多被打成右派的人都是有文化、有水平的人。他虽蒙受冤屈这么多年,不但没有颓废,还继续努力生活,工作,这让我很敬佩。”张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让赵很惊讶:“难得你还有这种想法。男的当老师被称为‘臭老九’,工资又不高,你也不在乎?”

  “找对象不能苛求太多,能基本符合就不错了。”张就这样看上了丁乃钧。

  遗憾的是,这段开辟了新时代的“征”来的婚姻,却因种种原因没继续下去。1983年,丁乃钧和妻子回到江苏老家没过多久就离婚了。提及往事,如今年过七旬的丁乃钧也疑惑于当年“吃螃蟹”的勇气:“(征婚启事)最开始我不知道写什么才好,综合考虑当时女子一般的择偶要求后,就把我的年龄、身高、职业、工资都写上去了。还特意附上了一张半身照。我想,除了年龄和曾被划为‘右派’不怎么符合要求,其他的几点一般女孩子是满意的……”

  而今,在北京,年逾七旬的赵立崑仍不知丁、张已经离婚,还在给人们讲述着1981年他俩的征婚往事;在江苏,丁乃钧娶了一位小他30来岁的农村女子为妻,过着平淡的日子。和张离婚后,丁也不知张情归何处。

  链接一

  ·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

  1980年年底,丁乃钧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请求编辑给他登一则征婚广告。

  这封信还真给编辑们出了个难题。因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还没有哪家媒体刊登过征婚启事。丁乃钧刚摘掉“右派”帽子,政治影响还在。若再来一个征婚启事,掀起一股不良的资产阶级思想,无疑是雪上加霜。何况,当时《大众电影》接吻照风波刚刚结束。不过,幸运的是,1981年1月8日,《市场》报刊登了这则征婚启事。

  没想到,因为征婚启事,丁乃钧成了流氓、恶棍。支持的说他胆子大,新潮;反对的说他给社会抹黑、污染社会主义风气!三个月后,这则征婚启事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有很多应征者,光是信件,丁乃钧就收了460多封。最后,他与一位吉林姑娘结婚。

  后来,这则征婚启事,英国路透社、朝日新闻、美联社、巴黎电台等都进行了报道。报道把征婚启事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象征。

  链接二

  ·不同年代的征婚启事

  1987年

  某女,三十二岁,身高一米六五,大专学历。品貌端正,温柔娴静。欲寻条件相当、诚实进取的国内外男子为知音。

  评:学历、工资已开始重要,不重要的是出身。以前避之不及的海外关系很能“加分”,如是外籍人士或华侨,求之不得,皆大欢喜。

  1995年

  某男,三十三岁,身高一米六八。离异。私车跑运输,日入过百元,住房一百八十平方米。觅清秀健康的未婚女子为伴。

  评:离异,已不成为障碍,只要其他各方面条件过硬,哪怕是离异带小孩,照样吃香。在婚姻中具有优势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经济和文化,家庭和政治因素基本不被重视了。

  2007年

  在外国长大的我,不知道为何,骨子里透着我们5000年的传统,一直用正直勤恳的心待人接物。讨厌流俗的爱情,更讨厌物欲横流的爱情。个人资产:500万元以上;体形:运动骨感。要求对方气质高雅、容貌清秀、体形苗条,财产200万元以上。老天一直在让我等待那个最适合我的你出现吧,只是不知,你在何方?

  评:男方收入成为最高要素;女方的性格与文化修养被提上相当高度。

  链接三·

  文凭热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在中国兴起了一股“文凭热”。当时,一个地方有多少大学生,像如今GDP一样重要。那时“红本本”(毕业证)所代表的不只是知识,更与辉煌的前途和美好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成为青年男女的竞相猎取的目标,从来对自己儿女婚姻大事关注有加的父母们,也把他们列为“攀龙附凤”的首选对象。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单身吧】 【离婚吧】 【爱情吧】 【新浪女性吧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