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陈冲凭借澳大利亚电影《意》二夺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后,在致谢辞中感叹“中国女演员到了我这年龄机会本来就不多”。真的只有她才有资格说出这番话,《意》里的玫瑰、《色·戒》里的易太太、《太阳照常升起》里的林大夫、《二十四城记》里的上海女人顾敏华……近一两年来,陈冲的每个角色都让人难以忘怀,她出现的那个瞬间也都是影片中最精彩的篇章。
陈冲出生在上海世家,17岁时演活了那个唱着“妹妹找哥泪花流”的小花,是当时的“清纯玉女”代言人;80年代初去美国发展,《末代皇帝》让她成为最早在好莱坞出人头地的华人女星,厌倦了花瓶角色后,她就自己当导演;当比她年轻一代的中国女演员努力凭“中国概念”在好莱坞抛头露面时,陈冲却频繁出现在国内外的文艺片中,重新迎来自己的黄金岁月。
每年6月都会回国探亲的陈冲,今年担任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素来回避媒体的她也破天荒地接受了媒体的轮番轰炸,展现了成熟的银幕形象背后那个“半主妇”状态的小女人。
陈冲的银幕形象非常地感性多姿,陈冲为自己选择的生活状态却十分单调。她太特别了,竟然就独自呆在豪华套房里任记者们“摆布”,身边没有任何助理和化妆师。她无所顾忌,也不伪善矫情,更有意思的是转身一面对照相机,你仿佛又看到了那些电影里极其诱惑的表情和体态。
秤砣和“十三点”
《新民周刊》:都说年轻女星更有市场,但你却更活跃闪耀,有这么多表演的机会。
陈冲:很多都是自我的东西。我30多岁时就觉得自己特别地老,无望了。那时很尴尬,原来演的都是花瓶式的恋爱的对象,现在你不够老,但也不年轻了。很多角色你不能演了,新的角色又还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习惯。我当导演也是因为那几年不知道在表演上应该怎么办,没有看到为这个年龄层次设置的角色。
《新民周刊》:但你成功地战胜了那段年龄的尴尬。是哪部电影让你重新找到了表演的状态?
陈冲:这几部电影中最早拍的是澳大利亚的《意》。导演在开拍两年前给我看了剧本,当时就觉得是个很好的表演工具。玫瑰这个人物很丰富,我理解她在异国要生存下去的感觉。从香港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她没有文化,想当个好母亲,但又不是个好母亲,有很多灰色地带的行为。我能理解这种复杂心情,我经常离开我的孩子,也很自责。你不想当个好母亲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疼痛了,很想做好却一再地伤害孩子。当时一看到这个角色,虽然是澳大利亚电影,而且投资不大,但就觉得是为我写的。
《新民周刊》:在《意》之前你已经接了《茉莉花开》和《向日葵》中母亲的角色,那时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年龄的变化了吗?
陈冲:接了这两个角色后才开始坦然的,不是要接受,而是要习惯。很多时候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或者需要时间去接受。那时刚开始回国演戏,在表演的过程中好像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角色。然后每走一步就会更坚定一些,想不到的都做到了,比原来就会多了一些自信。
《新民周刊》:想不到又出现一个演艺高峰?
陈冲:也不是。易太太,或者林大夫,其实都不是我想象中自己能够演好的角色。
《新民周刊》:她们和你最大的距离感是什么?
陈冲:都是以前我没有尝试过的,或者说我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也是有这样的一面。姜文需要我演“十三点”,其实我内心深处也有“十三点”的。一开始演易太太,我有点找不到她,不知道她这个人是怎么活着的。一旦我找到了,完成了李安所要求我的,就会给我一些自信。
《新民周刊》:李安对你的要求是什么呢?
陈冲:他要我去给他压阵,当“秤砣”。后来我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所有积累都是为了易太太,原先认为自己忍不下去的都忍下去了,就会觉得自己是无敌的。这个都忍过来了,下一个肯定也能忍过来,这个就是易太太。有好多次我都坚持不下去了,生命中走过的弯路越多,承受的苦难越多,你就越能感受到易太太的力量。
《新民周刊》:演《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林大夫时,听说姜文给你的提示非常具体,具体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喘息,每一个扭动。
陈冲:当时姜文说过一个指导性意见,“一共才几场戏,每一场戏都当她是另外一个人来演吧”。在摸屁股那场戏里,我站在白被单前说“站着再摸一次”时,是姜文教我将有轱辘的椅子轻轻踢走。我平常演戏时刻意或下意识回避的一些小动作,姜文也会提醒我保留。那些是银幕上的我少见的,也恰恰是更有趣的。他让我觉得美丽,连我平时最恨的充满肌肉的小腿,他都能给我裸露的自信。
《新民周刊》:演《大班》和《末代皇帝》时你对性感好像还挺抗拒的,这几年你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是年龄和心境的变化?
陈冲:正好角色是这样的。我们生长的年代对性感这个词很陌生,后来的戏中才慢慢有了这样的要求。我挺反感那种规范化的性感,一定要那样的嘴唇那样的动作或那样的衣服。性感与否,应该是天生的,需要用外在去勾引的就不是性感了。我也上过当,《大班》时导演让我这么演,我也就演了,但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性感。
《新民周刊》:《太阳照常升起》里脚后跟敲门,就是你所说的这种无意识的性感?
陈冲:它所要表达的是无意识的。70年代没人多想这些,穿的也就是普通的白大褂。我比较欣赏这样比较另类的,而不是每个动作都特别熟悉的形象。那些动作我也会做,但每个人做出来都一样的话就没意思了。
《新民周刊》:看完《二十四城记》,我觉得“小花”才是贾樟柯找你出演的最大原因。你的戏份只拍了两天,电影出来后符合你之前的想象吗?
陈冲:我没有看过完整的剧本,想多看些导演的采访资料,他就给了我那几页剧本,后来看电影时还是很过瘾的。开始我觉得贾樟柯的电影里是没有我的位置的,他用的演员都是生活中的人,有一种电影明星无法表达的特殊的生动,很难想象我这样的演员和他们一起工作,但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