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学校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12:51  《人物》杂志

  在学校的日子

  1970年9月的一天,5岁的罗琳第一次踏进了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圣米歇尔教会学校的门槛。那是一所具有维多利亚时代小教堂风格的学校,教室布置得很温馨,课堂教学也是开放自由的,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令人觉得舒服的地方。罗琳记得第一天放学时母亲接她回家,她以为她的“学”就这样上完了。7岁时她转到了圣米歇尔的小学部,学校在相反的方向,离家也只有5分钟的路程。

  波特家的孩子和罗琳姐妹上的都是同一所学校,孩子们放学回来后,领着他们去公园里或其他什么地方走一走,让孩子们从一天的学习中放松下来,然后再领着他们回家做作业。一直喜爱读书的小罗琳喜欢上学,学校生活给她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1974的秋天,罗琳一家搬迁到图希尔小镇,一段美好的记忆结束了。罗琳一家住进了一个叫教堂小屋的古老的石头房子里,离南威尔士的切普斯托不远。这座房子位于教堂旁边,朋友们都觉得住在墓地旁怪 人的,但是罗琳一家喜欢住在那里。罗琳在谈起这个地方时,曾激动地说:“现在我还是喜欢墓地。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名字。我家离怀河边的奥法长墙不远——那是个美妙的地方。我们常常喜欢在大石头之间探险。”

  图希尔是一个不大的地方,紧邻有着悠久历史的迪安森林,森林的北部有古老的建筑,南部风景优美,其中蕴藏着各种名字古怪的珍奇动植物。另外,这里还有两个神秘的地方:一个是图希尔塔,看似一个古堡的遗迹,被认为是16世纪的灯塔;还有一个就是禁止入内的11世纪的城堡,在切普斯托的一个峭壁上,俯瞰着整个城镇,这一点也许已经解释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很多问题。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流传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可以想见,它给了少年时代的罗琳怎样无尽的遐想。

  到了图希尔村,那里的学校跟她以前上过的学校完全不一样,罗琳把它描绘得很像狄更斯笔下的学校。那里有一位老师特别让她讨厌,也令学生们感到恐怖。第一天上课时,那位老师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数安排座位。10分钟后,罗琳被放到了“笨蛋”那一排,因为她只得了0.5分。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测验里的分数题罗琳在圣米歇尔学校的时候从来没学过。在罗琳的书里,斯内普教授这个人物身上带有不少人的影子,罗琳直言这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罗恩和赫敏对斯内普教授的畏惧和仇恨也许就是罗琳这段生活的一部分缩影。

  为了让那位老师改变对自己的印象,罗琳在数学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她很快被调到“聪明”行列,但这是以牺牲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换来的。罗琳说自己在11岁的时候和“哈利-波特”中的赫敏一样,觉得功课远比友谊重要。

  这期间,罗琳依然对读书有着极大的热情,阅读了安娜-西韦尔的《黑美人》——她曾为书中的故事哭得特别伤心;路易莎-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至少有几个月她把自己想像成了乔-马奇;还有她特别喜欢的伊丽莎白-古吉的《古堡里的月亮公主》——她说这本书给“哈利-波特”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别的书都多,这一点直接反映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所吃的食物、罗恩的宠物老鼠斑斑、赫敏的宠物猫克鲁克山以及对独角兽的描写上。另外,她还阅读了C-S-路易斯的《纳尼亚纪事》、詹姆斯-邦德的小说、伊恩-弗莱明的《霹雳》等。

  1976年秋天,11岁的罗琳进入了离家两英里远的瓦伊迪安综合中学。这时的罗琳像赫敏一样,总想用自己的聪明和分数给人留下好印象,在学校里自命不凡,上课时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后来,她不再一味追求学习上高人一等,而是交了很多朋友。她依然没有放弃对阅读的热爱,阅读了《指环王》三部曲、《傲慢与偏见》、《心爱的人与反叛者》、《爱玛》、《名利场》等等成人作品。这些作品的主人公或者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曾因其出众的智慧或反叛而独立的个性深深地打动过她,后来她把《心爱的人和反叛者》一书的作者杰西卡·密特福德的名字用在了自己女儿的身上。

  在罗琳的中学生活中,有一位老师对她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英语老师谢泼德小姐。她严厉有时甚至是苛刻,但非常认真负责。罗琳很敬重她,这位聪明的老师在教学上充满热情,精通文章的结构和布局,罗琳坦言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现在还和她保持着联系。

  12岁那年,罗琳的母亲染上了一种使人慢慢衰弱的慢性病——多发性硬化症,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笼罩上一层无法穿透的阴郁和压抑。父亲悉心照顾着母亲,关心着孩子,但是对孩子们来说,父亲永远代替不了母亲,她们无限怀念母亲健康时和她们在一起的日子。罗琳开始抽烟,沉湎于自己喜爱的音乐、素描和学习当中,借以消除内心的伤痛。

  上高中的时候,一个人走进了罗琳的生活,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活力,而且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人就是转学来的男生谢安·哈里斯,他成了罗琳高中时代最好的朋友,《哈利-波特与密室》就是题献给他的。谢安有一辆青绿色的福特-安格里亚车,对两个年轻人来说,有车意味着自由。所以读者就不难想像为什么在“哈里·波特”系列中援救哈利和罗恩,送他们去霍格沃茨的只能是一辆青绿色的福特-安格里亚车了。

  1983年,也就是罗琳中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对罗琳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这一年的 4月23日,38岁的母亲立下了遗嘱;另外还发生了一件让罗琳极度失望的事情:由于她在学校的表现优秀,被学校推荐去参加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结果却被不公平地拒绝了。

  几个月后,罗琳选择了埃克塞特大学,打点行装,远离了母亲的疾病和压抑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她对上第二志愿的大学的不满,也许是对迫于父母的愿望所选择的法语专业没有兴趣,到了埃克塞特的罗琳和以前判若两人。她经常旷课,丢失学习资料,迟交或根本不交作业,把社交视为比学业更加重要的活动。她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给教授们留下任何印象,甚至连考试都难以通过。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她例行去法国学习,这给她平淡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丝新鲜的气息。她在法国一边学习法语一边教英语,还读了狄更斯的《双城记》,并为小说悲惨而凄美的结局伤心得泪流满面。

  回到埃克塞特之后,罗琳过着依然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的校园生活。1987年春天,罗琳用法语完成了3000字的毕业论文,勉强通过了毕业考试,以平均2.2分的成绩毕业了——满分是4分,等待她的将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踏入社会

  毕业后,罗琳来到伦敦西南部的克拉珀姆,与大学里的几个女友一起租了一套公寓,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进修双语文秘课程。但是罗琳说:“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绝对不适合做这种工作。让我来当文秘?那一定是最可怕的噩梦。”不过在文秘学校里,她还是学会了打字,速度达到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准,这对她以后的小说创作极为有利。

  培训结束后,她在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上了一名法语非洲侵犯人权研究助手。这一份工作至少一开始在她看来是很值得去做的,因为她和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在一起工作,运用她所学到的法语和英语,研究非洲地区的侵犯人权案件。但她很快对繁琐的文秘工作失去了热情,而且与同事也相处不善。每到午餐时间,她不是与同事结伴去酒吧就餐,而是独自前往咖啡馆或其他安静的地方去写成人小说。她的同事根本不知罗琳的鸿鹄之志,只是取笑她,说她一定是在咖啡馆有了恋情。

  罗琳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两本成人小说,这不仅磨炼了她的意志,锻炼了她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怎样利用一点一滴的零散时间进行写作。

  每到周末,罗琳便奔波于伦敦和苏格兰的曼彻斯特之间,因为她的男友住在那里,那是一段250公里的枯燥的火车之旅。1990年6月的一天,罗琳在返回伦敦的列车上迸发了她创作生涯中最富创造性的灵感——哈利-波特,这一后来举世皆知的人物和她一起登上了列车,并彻底改变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

  也就在这一年,罗琳最终勉强同意了男友的建议,搬到了曼彻斯特。她一开始在曼彻斯特商会找到一份秘书工作,后来又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这份工作同样令她感到苦恼不已。

  这一年的圣诞节,她回到了图希尔,见到了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母亲。新年前夕的那天上午,她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母亲是罗琳走向文学殿堂的最初的领路人,而后来母亲长期疾病缠身也是促使罗琳写作的一个重要元素。为了逃避母亲的疾病,寻找自己情感的出口,罗琳只有沉湎于写作,而那份博大深沉的母爱在罗琳的作品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让读者忍不住潸然泪下。

  母亲的去世使罗琳本不平静的生活变得更加纷乱,令她更加痛苦的是,她居住的公寓又遭到了抢劫,母亲留给她的几件珍贵纪念品也在劫难逃。这件事对罗琳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这时,她与男友的感情又出现了危机,他们经常发生争吵。一天晚上,在和男友争吵之后,罗琳离家住进了宾馆。就是在这一天晚上,她想出了“哈利-波特”系列中最经典游戏——魁地奇球。

  罗琳离开了曼彻斯特,来到了葡萄牙的波尔图,在一所英语学校应聘了教职。她很快和同居一室的两位同事吉尔·普莱维特和艾妮·基利打成了一片,心中的伤痛稍稍得到了排解。此间课程并不紧张,所以她很快恢复了在咖啡馆里写作的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哈利-波特”系列的创作中,以此排遣她心中的失落之痛。

  波尔图气候宜人,罗琳慢慢从痛苦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遇到了对她一见钟情的新闻系学生乔治-阿兰特斯。两人对书本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感情很快开始升温。但两人之间频频爆发的激烈争吵和随之而来的浪漫和好从一开始就预示了他们未来婚姻的不幸。

  1992年10月16日,罗琳第一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礼当天罗琳穿的却是一袭黑色的长袍,结婚照上,与乔治一起站在亲友们中间的罗琳脸上看不到一丝微笑。

  婚后不久,罗琳怀孕了,但和乔治的关系依然非常紧张。1993年6月27日,女儿杰西卡出生了。罗琳说,在他与乔治走过的那段日子里,这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是她生命中最快乐的瞬间。

  可是,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对罗琳夫妇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感情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乔治尚在服兵役,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罗琳。照顾孩子的繁琐、经济上的拮据、孩子的生病、激烈的争吵、家庭暴力变成了罗琳难以面对的现实。1993年11月7日,罗琳被孤零零地赶出了家门。流浪街头、一无所有的罗琳终于知道她的这段婚姻结束了。

  两周后,罗琳带着杰西卡,还有“哈利-波特”的手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波尔图,来到了苏格兰的爱丁堡,她的妹妹收留了她。尽管有了容身之地,但罗琳还是陷入了困境:她没有工作,带着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而其时英国政府和社会风气对单身父母持有漠视而无情的态度。

  罗琳很喜欢爱丁堡这个城市,决定在这里找一个安身之所。她想到了向政府寻求帮助,但对她这样一个具有大学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28岁的年轻女子来说,政府的资助实在是一种耻辱。她先向朋友借了一点钱,但那只是杯水车薪,最终还是政府的资助暂时缓解了她的困境。她租到了一套一居室的毛坯公寓,开始了独立抚养杰西卡的艰辛而无望的沮丧生活。杰西卡和哈利-波特成了她生命的支柱,成了她创作的灵魂,她在这里最终完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手稿。

  1994年夏天,罗琳渐渐地从绝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她的妹夫罗杰买下了一家叫尼科尔森的咖啡馆,距罗琳居住的公寓不远,这也是亲人对她的良苦用心。罗琳重新开始了在咖啡馆里写作的日子:她先把女儿放在婴儿车里,带着她一起散步,等女儿睡着了,再推着她走进咖啡馆,叫上一杯咖啡,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开始写作。因为她和咖啡馆主人的特殊关系,没有人会去打扰她。8月10日,她向乔治提出了离婚,并于次年6月26日最终获得了对杰西卡的永久监护权。

  1995年的夏天,罗琳得到了几方面的援助,让她的生活步入了正轨。一位匿名人士为她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杰西卡得以托送到专门的保育机构,而她也再次回到学校教课。

  1996年7月,罗琳完成了在利斯学院的实习,法语获得了全A成绩,不仅获得了教师资格,也获得了利斯学院的教职。在课堂上,她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些游戏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充满乐趣,同时继续进行着哈利-波特的写作。那时,她曾为自己没有在教学之余去做一些比较务实的挣钱工作来保障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而感到愧疚,幸运的是,这时她从苏格兰艺术委员会(为从事开创性工作的艺术家提供资金赞助的机构)获得了一笔12000美元的作家基金,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让她得以继续安心创作并出版她的第一部作品。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终于由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了,尽管首印只有500册,但是对罗琳来说,看到这本书的出版,觉得只有女儿出生时带来的喜悦才能和她那一刻的心情相提并论。3天后,罗琳又接到代理商的电话,告知她美国版权正在拍卖。

  全新的生活在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单身母亲面前如万花筒般地展开了,金钱、名誉、赞扬、非议,还有婚姻,接踵而来。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