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殳俏
上一次写机场里的美食时间,顺便带出了中国产mentos,美国产mentos和日本产mentos的种种区别,那这次就干脆来说说某些国际化食品的地方差异。这也许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就好像中国人做的mentos偏甜,美国产的mentos偏酸,日本的mentos则咬劲韧性最佳折射出的国家个性一样。
有位品尝可乐的专家,同时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就认为每一种可乐到了中国都会有浓重的甜味,到了日本则会显得清淡,而没有一种可乐到了美国不惊人地粘手的。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中国的可乐最早在东南部做,那里的人吃口都会偏甜,于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延续下来,就连无糖可乐里的糖精片的味道也比一般的标准可乐偏甜一点。而在日本,人们不允许任何一种饮料味道重到盖过他们平时食物的鲜味,所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在那里调整了口味,以期让他们的产品也能符合生鱼片和茶泡饭的淡淡香气。那么美国人的可乐为什么特别粘手呢,可乐专家告诉我们,那是由于美国人讲究食物的“手感”,即使他们不喜欢一样东西吃起来真的很甜,他们也中意那食物“触起来”有强烈的类似甜味的快感。并且可乐专家还声明,大家以后到了印度、尼泊尔一带千万不要喝可乐,因为在那里用作可乐的水源对当地老百姓是十分珍贵的饮用水,那是可乐生产商极不人道的行为,作为一个普济生灵的基督教徒,他会到处跟大家宣传,到那里旅行可千万不要喝可乐啊。
当所谓的“国际化食物”像稻田里的杂草一样蓬勃生长起来的时候,它们的地方差异也不可抑制地生长起来。就好像我第一次踏进日本的麦当劳,吃到加了芥末的巨无霸一样,韩国的麦当劳最好卖的是传统烤肉风味的米汉堡,泰国的肯德基同样地固执地不出售任何不辣的产品,中国的肯德基则热销老北京鸡肉卷和咕佬鸡肉卷。由此可见,在很多东西面前,至少在食物面前,全球化是巨大而荒谬的想象,它只不过是我们可以随处买到的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芭比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