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场截到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先生,采访了几句,话题围绕本届设计院校的秀场,或者范围更宽泛些,也包含新锐设计大赛中的学生作品。“看来部分学生设计的目的性还是不够强,目的不明确,设计的意义就被减弱了”,王主席如是说。
从简单几句话就能联想到他几天前表露的忧虑“现在很多设计院校的学生和产业是脱节的,他们只懂埋头设计,却不了解设计优秀只是成为设计师的众多要素之一,其他诸如对产业的理解、对面料的选择、对潮流的把控甚至对成本的运营都很重要,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并不重视。”“将学生作品搬上T台,就是逼着学生老师重视起基本的行业运作,画稿并不是设计系学生唯一该学的内容。”
的确,从汉帛奖的丝袜蒙头女,到真维斯设计大赛肩扛鳄鱼穿皮草的模特,再到北服毕业生设计的“大红海绵卷”造型,实验性质的设计谋杀了这些作品的商业化价值,当然这可以理解为不媚俗,或者学院派基于对自身价值而做的种种探索,但其中更多表达出的意向,是追求艺术感美学,而非“为人民服务”。
并非只有高级定制或者高级成衣才是商业化典范,但如果这些中国设计界的新血分子,这些顶级院校设计系的精英只是在做无目的的寻求探索、在用有限的生命和精力触摸无垠的美学宇宙,那么其本身设计的含义,是否不过是时装版本的行为艺术?(文/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