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魅力人生
大熊猫专家吕植:“我的保护目标不仅仅是大熊猫”  
吕植:体味生命的美丽  
吕植与大熊猫共舞  
吕植:My work is my life  

专访陈化兰:与禽流感斗争的首席专家

 

兽医陈化兰与13亿人面对的禽流感

 

李涛:守护“精神”家园的天使

 

 

 
吕植与大熊猫共舞
 
     
     
 

 

 
 
 

  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是世界上仅存于中国的古老的物种之一,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繁衍了500万年。人类的活动,使大熊猫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目前,世界上的大熊猫存活数大约在1000只左右。1985年,二十岁的北大女生吕植和她的老师一起,走进中国大熊猫最后的栖息地秦岭,开始了对大熊猫的研究工作。


   大熊猫是一种对人类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动物,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近距离地接触过这种敏感的动物。而吕植,竟然创下了与大熊猫共舞的奇迹。


   学熊猫叫被小熊猫当成妈妈


   吕植:我记得有一天,是在一个春节,我们在野外和助手一起过年,他在那儿帮着准备饭,我就拿了一本书在路上走着看,突然听见吃竹子的声音,咔嗤咔嗤,典型的熊猫的声音,我猜想着这是哪一只,然后我就悄悄地爬上去看,啊,正好是一只我们经常跟的熊猫叫大熊,它是一只公熊猫,因为这完全是意外的邂逅,所以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接近它,大熊正在那儿吃竹子,非常舒服的样子。它一开始没在意我,等我走到离它有十几米的时候,被发现了,大熊一看见我马上就愣住了,停下来,我当时非常了解它的心情,它是决定不了到底是赶紧跑还是接着吃,因为它以前见过我,现在拿定不了主意怎么办好,这个时候我就不看它,装做很自然的样子,拿着我的书看,我脚底下却慢慢地在朝那个方向挪,我看它能够容忍我离它有多远。


   问:可是这样存在着很大危险性吧。


   吕植:是,但是当时那个场景让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所以我就慢慢往前走,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最后我走到离它有两米远的距离。


   问:是不是感觉时间很长呢?


   吕植:对,感觉很长,然后我就在它旁边坐下来了,它还是很紧张的样子,我没有面对它,我继续看我的书,装做很平常的样子,过了一会儿,我不知道有多长时间,突然就听见咔嗤咔嗤嚼竹子的声音,它开始恢复正常,继续吃它的竹子,吃一下有时候还看一眼我,我当时心里头嘣嘣跳,感觉非常激动,因为在熊猫心目里人类跟它是有敌对关系的,这种认识是多少年来人跟动物打交道产生的后果,那么我今天终于能够把这个距离给打破了,就像一个朋友一样坐在那儿,我看我的书,它吃它的竹子,就像自然界永远应该是那样的情景。


   问:这样的情景以后经常在重复发生吗?


   吕植:对,后来发展成一些小熊猫是我们看着它长大的,它一般听见人踩在枯枝落叶上嚓嚓嚓那种声音,就会跑到树上去躲着,后来一看是我们几个熟悉的人过来,它会爬下树来找你玩儿,你当然也很想跟它玩儿,但是你又不想把它变成一个对人类一点儿戒心都没有的动物,因为人类有偷猎的行为,对动物你还是希望它跟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这些小熊猫跑来追着我们玩儿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跑,但有的时候会被熊猫按住,趴在你脑袋上,胡噜你的头什么的,当时我捂着脑袋,我怕它抓我的脸,它就在后面抱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到洞里去看一个小熊猫,我学着熊猫妈妈的叫声,没想到小熊猫居然爬到我身上,我很奇怪,难道我长得跟熊猫一样?小熊猫分不出来?也可能是我学的声音太像熊猫妈妈了。后来我跟同伴开玩笑,我说我干脆认它当干儿子算了。


   问:长期在野外你会觉得很枯燥吗?


   吕植:在野外每一天都不一样,你早晨起来是晴天,太阳从这个方向出来,把山林这个角度照亮了,你看到的东西和你昨天阴天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每一天都给你提供很多新鲜的东西,你就是要学会欣赏,你要学会享受野外每天每天出现的这些,而且你知道每次出现的东西都是不可重复的。


   为抢救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曾经上书江总书记吕植没有想到,她本来相对单纯的研究工作,会因为一个偶然遇到的事件变得复杂起来。有一次,吕植和她的同事到一个村子里作客,那里的村民捕杀了一只毛冠鹿来招待他们,村民们说,你真有口福啊,一来就赶上有肉吃了。而此时的吕植,眼前还在浮现着那只已经怀孕的毛冠鹿被捕杀的惨烈情景。这件事深深地震撼着吕植,她意识到,要做好大熊猫的研究保护工作,首先应该做好的是人的工作。吕植说,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在200年里,只要有28只大熊猫存活,这个物种就不会灭绝。


   1992年前,吕植到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做博士后,开始从生态学、遗传学等理论的高度来研究熊猫。因为太想念秦岭的大熊猫,吕植抽空回到了这里。可是,眼前的情景让吕植震惊不已,秦岭南坡已经被砍伐得满目疮痍,照此下去,熊猫将很快失去它们的自然庇护所。


   吕植:原来有选择的采伐过的地方又砍第二轮、第三轮,这时候我们就急了,给当时的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描述危机的状况,很快,可能我记得当时写上去三个星期以后就收到了批示,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上国际组织的援助,使秦岭停止了砍伐,成为重点保护区。<


   她的偶像是野生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


   1995年,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吕植回到中国任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与保护中国项目主任,正式主持大熊猫保护项目。此时的吕植试图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大熊猫的矛盾,她积极推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发展当地经济。然而,保护工作比吕植原想的困难和复杂,她也逐渐意识到要行之有效地进行保护工作,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国家开始重视大熊猫保护区的采伐现状,1995年底,国家下达禁伐令。吕植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振奋。


   吕植16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她投考潘文石教授的研究生,希望能和老师一起到野外研究大熊猫。研究动物的动机,起源于她的少年时期,还在中学时,她就读到了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与黑猩猩的故事。在吕植的心目中,珍妮·古多尔就是她理想的化身,是她的偶像。


   如今的吕植是保护国际的中国项目主任。保护国际(简称CI)总部在华盛顿,目前在30多个国家工作。这个组织的理念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的未来。重点是保护全球20多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国际的项目之一。


   当年,吕植以一种单纯的兴趣进入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现在,她更多地关注到动物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她也因此从一个单纯的研究者,成长为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家。


   专家简介


   吕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1965年生于甘肃兰州,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5年开始从事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1995年—2000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任物种与保护中国项目主任,现任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