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安格
童安格三岁时父母离异,他便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外婆看他性格内向,便经常带他上教会,她希望能借此改变小外孙的个性。由于经常去教堂,童安格对音乐产生兴趣,开始参加唱诗班活动,并喜欢上了唱诗歌和弹钢琴。他童年的时光大部分在教堂中流逝,但他的害羞性格却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
念书时,童安格因长得英俊、帅气,又有些腼腆,很多女生都喜欢他。但班上的男生却看不起他,他们见女生喜欢童安格,便故意欺负他,拿他出气。每到这个时候,那些女生就联合起来打退“入侵者”,保护她们喜欢的俊男。放学后,童安格的身后会有好几个女生陪着,她们是怕童安格受到那些顽童的欺负,有意识地保护他。这种情况使他母亲很担心,于是送他去服兵役,总算让他变得成熟起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朱孝天
朱孝天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和,后来妈妈伤心之下带着孝天与弟弟妹妹跑遍世界各地,最后把孝天与弟弟妹妹寄养在新加坡,妈妈则自己跑到泰国去发展。孝天与弟弟妹妹在新加坡一住就是10年。上国中之后,孝天的经济拮据,有一次妈妈的钱迟迟没有寄来,他实在没有钱,三天三夜都没吃饭,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停掉眼泪。16岁时全家回到台湾,妈妈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孝天要负担全家生活费用,他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做快递员、服务生等,每天都要打三份工,所以很小就得了哮喘病和忧郁症。
孙楠
孙楠的童年是在山东乡下度过的“乡里有公用饲养院,有羊马牛骡子,可能别的孩子都去动物园参观,我不用,因为天天都在里边。” 那时的孙楠最喜欢领着自己的狗,把全村所有鸡鸭鹅都赶到房顶上去,因为顽劣成性,因此孙楠天天受罚,从没被奖励过。为了防止大人不在时他“挑破房顶”,孙楠的妈妈上了班就把他留在电影院里,从早上八点到下班,“电影里的歌我全记得。”儿时的经历为孙楠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吴启华
带副眼镜、文质彬彬的吴启华,在读协和小学期间,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那时,他常在校内与同学打架,结局是被方记大过。他每次欺负同学后,总会冒出一句“不要告诉老师”,予人十足的“小混混”形象。
算得上学校最顽劣的吴启华,举凡干事均有他的份。训导主任常常要“接见”他,不过,不是笑脸相迎,而是满目怒火,一顿臭骂。这样的学生,成绩自然糟糕透顶。考试通常都过不了关,父母唯有请补习老师在课余时间给他猛补,但每次辅导,他都会捉弄老师。若老师向父母打小报告,他变本加厉想更多坏主意来戏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