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以新闻界为例:女性占从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而她们的上升通道却受到“玻璃天花板”制约。且不用说女社长、女总编凤毛麟角,就是在新闻学会、协会领导层中,女性也很鲜见。本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69名常务理事中,女性只有4名。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性别偏见在作祟。8年前,全国记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女新闻工作者对职业胜任,但获得高级职称和进入媒体决策层的比例偏低。84%的女新闻工作者认为,原因在于“社会潜意识中存在排斥女性的倾向”。9
当今和未来的岁月中,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和协调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既包括男女同时充分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包括男女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与权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与男性参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机会并不均衡,也没有同时平等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据浙江省教育厅最新调研的结果显示,虽然“2003年全省高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男女持平,均为92%”,但“女生就业质量和层次还与男生有一定的差距。雇佣单位签约对男生拟付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雇佣单位签约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以下的女生高达78﹒8%,比男生高出11﹒3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总数的64﹒8%,超出男生14个百分点”。“一些单位明文规定只收男性或是录用名额中限定男女比例、提高录用标准、限制专业等‘男士优先’现象依然存在”。10可见,当前男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并没有机会均等、效益相同。这就为日后男女两性进一步的协调发展埋下了隐患。
我们在关注男女两性平衡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男女性别各自发展的某些失衡。特别是男性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问题,不可忽视。
虽然男性中心的社会结构给男性在资源占有与分配上带来一些优势,但同时也使不同层次与个性的男人,面临同一的生存压力,给他们的健康生存与个性发展带来诸多困惑与障碍。北京大学医学部一位教授指出,“中国男性生活质量比女性低”,“中国男性寿命平均比女性寿命短4至5年,男性活到85岁的概率是女性的一半”。“在高血压等25种主要死因中男性多于女性”。“目前男性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国在整体上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但在55至74岁这一年龄段,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职业化的程度比女性高”,“男性心理负担重、社会压力大”,“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均无维护男性权益的专门组织”。
今年10月28日,是中国第三个“男性健康日”。在众多媒体刊登的相关报道中,《新闻周刊》推出的《“精英”男士生存状态调查:他们其实已经不堪重负》一文,别具一格。它客观地反映了男性的生存困境,说明了影响男性健康的原因: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话不爱说,男人有病不去看,男人有家不爱回;该文分析了男人为“成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现在我拿命换钱,将来拿钱换命”。12当然,决定一个人寿命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疗条件等。但有些时候,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较之于生理上的疾病,更有可能成为致命的杀手。男人没有“软弱”、“依赖”、“想哭就哭”的权力,没有可以任意诉说的渠道,周围的人,无论是亲人、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将他们视为只能“独立拼搏”、“事业成功”的“强者”。可见,社会性别结构和行为规范的僵化定型,阻碍着女性的多样发展,也制约着男性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
性别出生比例的失衡,性别生命质量和社会地位的失序,性别角色发展的失调,这三者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女性社会地位的低落和发展空间的狭小,导致和加剧了性别出生比不断攀升。而性别出生比居高不下,则进一步强化了男女两性生命质量和社会地位的落差。这种失衡,失序,失调,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男女两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形成和扩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