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内部整合,企业行事风格趋于低调稳健。但低调并不等于无所作为。2002年,青啤借助第三方,出奇兵收购了厦门银城,完善了东南市场的战略布局。同年,借台湾向大陆开放酒类饮料市场的机会,青啤率先进入台湾市场。稍后,请继续收看《杨澜访谈录》。
金:对这个市场的培育,彭总在世的时候,已经关注了这个市场,他曾经到这个市场去考察过,只不过客观上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法律条件。不允许大陆的产品去。那么在两岸差不多同时加入WTO的前夜,我们就关注了这一个时刻肯定会到来。作为啤酒这个产品,很可能在,这个台湾解禁的范围之内。
杨:你后来自己去做过考察吗?
金:我做过,我亲自去过,在这之前我亲自去过。去过,做了很多的调研,包括对这个经销商,它的网络系统,它的销售,在台湾的啤酒销售模式,经销商网络我都作了调研。
杨: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金:啊呀,非常有趣。当时统一啊,康师傅啊,好多的物流系统大的商业零售系统都看好了这个品牌,都希望做在台湾的总代理,很多很多。那么,论它们的优势啊,那是应该说是非常领先的。但是我亲自考察之后,我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而选择了在实力上比他们小得多,在声望上比他们小得多的伙伴,一个公司做我们的伙伴。
杨:为什么呢?
金:因为我去做了调研了之后我感觉到这公司公司虽然实力很大,但是他同时代理着很多的啤酒,很多的白酒其他的一些业务。他不会全身心地去做我的品牌。他只是,我,我的业务只是他业务的一个,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
杨:一部分。
金:他不会把他的资源全部投入到我的品牌上去。到最后我发现这个,三洋维士比这个公司呢,他做的一种,这个一种营养液,一种
保健品,我觉他这个通路和我的啤酒通路需求啊,很相似的。他有终端,几万个终端。那么他就可以渗下去。同时他的产品和我的产品不是一种替代性产品,是一种互补性的,我的产品进去,会大幅度降低它的网络成本。
杨:因为你这量大。
金:我这量大,那么他本来经营他的产品要付出一百万的网络成本的话,我的产品进去之后,可能双方都是五十万。就降下来了,他的网络成本、物流成本就会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它也比较看好这个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