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年激荡的情史关键词四:第三者插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12:11  《家人》

  导语:1980年,“感情破裂”第一次作为法定离婚理由被写进《婚姻法》。次年,各地离婚率上升。1983年,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上访团”联合到全国妇联上访,状告她们以“感情破裂”为由要求离婚的丈夫“陈世美”。在这一轰动事件里,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一个新词汇——“第三者插足”。

  “秦香莲上访团”始末

  文/黄传会

  非把你搞臭不可!

  上世纪80年代末,京城曾经出现一个轰动一时的“秦香莲上访团”。一面红色的小旗上,写着“秦香莲上访团”六个字,小旗旁常簇拥着几十个脸色憔悴、神情忧悒的女人,有的蓬头散发,有的衣装整洁,有的抱着孩子……

  这个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上访团”,“团长”是北京人薛桂荣,团员则来自全国各地。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上告她们当了“陈世美”的丈夫。

  薛桂荣原本是北京一家服装厂的女工,22岁那年,由父母包办嫁给了同厂工人黑冠宇。二十多年了,日子尽管不是过得有滋有味,一家人却也相安无事。

  谁料,年过半百,孩子也快成人了,黑冠宇在家里话却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三天两头不着家。

  薛桂荣起了疑心,开始做起了“侦探”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黑冠宇在外头已经有了相好了。

  “我二十几年含辛茹苦为了这个家,为了照顾你和儿女操碎了心。临到老了,你居然玩起了‘第三者插足’!”薛桂荣很早就听说了“第三者插足”这个新词汇,只是压根儿就没想到它会硬生生砸进自己的生活。

  她委屈,愤怒,失望,但却没有哭。性格火暴的她,先是将娘家人召来把黑冠宇揍了个鼻青眼肿,然后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一裹而尽,自己搬到厂里住了。

  不久,黑冠宇便以新婚姻法中的新条款“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和薛桂荣离婚。薛桂荣一听,更是火冒三丈:你在外面搞女人,还要跟我闹离婚,没门!我非把你搞臭不可!你要离,除非我死了!

  从此,薛桂荣便开始了漫长的告状之路,妇联、法院、公安局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同仇敌忾 一致“对内”

  慢慢地薛桂荣发现,每天到妇联、法院、公安局告这种状的,还有不少同她一样命运的女人。大家在一起一交流,泪是同样的泪,仇是同样的仇,都是因为丈夫花了心,或在外面拈花惹草,或已另建“爱屋”。

  有的人怀着和薛桂荣一样的目的,报复,把丈夫搞臭。她们认为丈夫名声臭了,自然“第三者”也不会要了,他就会回到自己身边。有的则是想利用单位、社会的压力,迫使丈夫回归……想法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不想离婚。

  想起自己年纪都不小了,婚姻还会遭遇“第三者插足”,丈夫还要和自己离婚,自己和孩子将来怎么办。说到伤心处,女人们一个个哭得比“秦香莲”还凄惨。

  哭,哭能救得了自己?薛桂荣最看不起眼泪了。于是,她倡议大家团结起来,组织一个“秦香莲上访团”,联合上访。同是天涯受苦人,姐妹们自然再愿意不过了,并以百分之百的选票推举薛桂荣为“团长”。

  从此之后,薛桂荣义不容辞地带领“秦香莲上访团”的姐妹们,肩负着解放自己同时解放与她们同样遭遇的姐妹命运的神圣使命。她们到妇联上访,法院上访,报社上访,接待站上访,踏上漫长的上访路……她们坚信,团结才有力量。

  薛桂荣带领的这个“秦香莲上访团”很快成了一大社会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但基本都对其持同情和认可的态度。而几乎所有媒体也都曾对此事进行过报道,组织过讨论。舆论导向也几乎都是一边倒:同情当代“秦香莲”,唾弃当代“陈世美”,批判“第三者插足”!

  把状告到了中南海

  到后来,上访成了这群女人每日必干的事,她们甚至不惜放弃各自的工作和对孩子的照顾。激情悲愤在重复不停的诉苦和上访中日益麻木。一切为说而说,一切为干而干,眼泪为流而流。

  直到1982年,“秦香莲”上访团的36名成员,联合署名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这封信究竟有没有送到胡总书记手里,不得而知。但后来,“秦香莲上访团”的官司倒是真打到了中央。在中央领导人的过问下,36个“陈世美”没有一个离成婚。

  “秦香莲上访团”的“成功”,很快刺激了更多“秦香莲”们的“崛起”……据负责离婚庭的法院人士回忆:那时上诉离婚的男方,只要被女方抓住“第三者插足”的证据,女方不同意离,一般不判离。即便没有证据,只有嫌疑,三五年也别想离。而如果是女方提出来,反映男方酗酒、虐待等,只要程度没有特别严重,一般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调解。

  然而,此后10年之内,36个“陈世美”却仍旧毅然选择和他们的“秦香莲”们离婚了。

  (本文作者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本文选编自其《天下婚姻》一书。)

  链接

  事件

  1.1980年新《婚姻法》的新意之一在于将“感情破裂”规定为离婚要件,由此,中国人似乎开始意识到,爱情也是婚姻中颇为重要的东西。而其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原则,这条原则对后来中国人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2.“遇罗锦离婚案”轰动一时。作家遇罗锦在最倒霉的时候与工人蔡钟培结婚,平反回原单位后即以“没有感情”为由提出离婚,引起了一场关于婚姻是以政治、物质条件还是以爱情为基础,以及离婚标准究竟应该是“理由论”还是“感情论”的社会大讨论。

  文学

  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在大学校园里流行一时;一个叫琼瑶的台湾女作家同样有名,其代表作《我是一片云》、《一颗红豆》、《紫贝壳》等,以生活中很难寻觅的浪漫唯美、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电影

  1980年,中国第一部爱情偶像电影《庐山恋》,让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涌入电影院。而另一部关于政治婚姻题材的电影《天云山传奇》则引起了巨大争议。

  1981年最成功的影片《没有爱情的角落》,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内心。那一年好看的电影还有《知音》、《小街》、《沙鸥》、《伤逝》等,普遍弥漫着悲剧性的影子。

  与历史的沉重相比,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的影片显得诙谐轻松,其代表是1981年的《嫁不出去的姑娘》和《喜盈门》。

  歌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难忘今宵》、《血染的风采》、《月亮走,我也走》、《我的中国心》、《驼铃》、《一个美丽的传说》、《恋曲1980》等。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