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故事,还是研究提供的报告,都在告诉我们,当女儿日渐长大时,无论她的个性和母亲相差多远,一旦她自己成为母亲,对儿女的态度都会不知不觉地打上母亲的烙印;无论她年轻时如何厌倦甚至反抗自己的母亲,她都会继承母亲处理母女关系的很多方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坦诚地面对母女关系,避免伤害与冲突的延续。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美国人南希·弗莱迪当年推出她的著作《我母亲,我自己》时,许多女读者由于害怕坦诚地审视母女关系而不敢拿起书来阅读。因为作者在书中指出,比起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母女关系更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事实上,即使那些事业、家庭都很成功的女性,也有70%的人在处理母女关系时遇到情感内耗,难以找到两全的方式。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不太了解母女关系。我们经常否认母女之间除了爱和依恋之外,还会有冲突、竞争、嫉妒、怨恨等各种情感。社会以及母亲自己都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限的、绝对的、毫无保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十全十美的爱。而实际上根本不是这回事。母亲也许爱自己的孩子,爱到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又会讨厌孩子,埋怨他们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妨碍自己享受生活、追求自我发展。更何况,在母亲的背后,还有她的童年、她的故事,这都会影响她抚育女儿的方式,影响她与女儿的关系。
所以,想要接纳母亲,改善与母亲的关系,首先必须打破“完美母亲”的谎言。没有完美的母亲,没有完美的母女关系,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美。
接纳母亲,并不意味着隐藏、忍让,不是刻意避免矛盾、互相讨好。这样的做法恰恰是在逃避。真正的接纳,是放下、理解、用心感受,坦率地交流彼此的感情。我们都要意识到,如果母亲能对女儿说实话,如果女儿能知道她的烦恼、失望、愤怒,了解她内心的伤痛,那么母女之间就会多一层理解。
梅子和妈妈的和解之路,就是这样进行的。
小时候的梅子恨妈妈。妈妈结婚又离婚,做着年复一年都在出差的工作,把梅子一个人放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家里、同事家里、电梯间里,或是给她找一个又一个保姆。梅子感冒发烧,妈妈可以照样出差,只是留一瓶药在床头,说:“按时吃药。”那时,梅子才8岁。妈妈告诉梅子:“这么大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了。”梅子说:“我觉得她的话很可笑。我才8岁,怎么就这么大了?别的小孩8岁的时候还恨不得赖在爹妈怀里。”
梅子上大学后,妈妈调了部门,不再出差,梅子却怎么也不肯回家。一到放假,她就跟着外地同学去旅游。“现在想想,那是一种报复,想到把妈妈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却在外面游山玩水,这样我会有一种隐隐的快感。”
梅子毕业后,妈妈开始黏她,不让她去外面租房子住,阻挠她去外地工作。小时候把自己一晾十几年,现在开始管东管西!梅子终于爆发了。那个晚上,无数难听的词语从她嘴里喷薄而出。
妈妈一直坐在梅子对面流泪,屡次想打断她,却都被梅子堵回去。发泄完,梅子跑回姥姥家。姥姥抚摸着她,叹息说:“别怪你妈,要怪就怪姥姥。”那天晚上,梅子才知道,妈妈一出生就被送到奶奶家。从小她就上全托幼儿园、全托小学。“文革”时,姥姥姥爷下放干校,妈妈和两个姐妹自己生活,就连春节都是自己过。后来,妈妈下乡、返程后考上了西安的大学,毕业后分到北京。从小到大,她都是自己长大,她一切都只靠自己。
梅子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妈妈会对她说,她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梅子一直以为是妈妈冷血,原来她不是,她只是真的这么觉得。当妈妈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她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她只是在不知不觉间,让梅子重蹈了她的覆辙。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很轻松。我和妈妈都没再提这件事,但我知道,我已经原谅她了。虽然她现在依然很少帮我,但我不再认为那是不爱我的表现,也不再处处与她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