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父母为家庭、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该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生活。”麻先生认为真正孝顺的子女应该让父母意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孩子。”
“怎样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从物质到精神,让他们感觉到被爱、被需要。”
“让他们为自己而活!”
“我和父母家的距离是一碗热汤需的距离。即使是冬天,在自己家里做好了热面条,给二老端过去,到那边时也不会凉……”家住丰台的刘先生,在自己所住小区的旁边不远处给父母买了一套两居室。平时,他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却是父母眼中的“大孝子”。
对于为什么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刘先生说,这也是为了老人好,让他们不受年轻人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干扰。
作为家中的独子,刘先生说,他平常总是尽可能地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让他们“馋啥吃啥,想啥有啥”。为了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他还教父母学会了使用电脑。“现在,老俩口时不时地要去网上冲浪,看看新闻。”说到这个,刘先生感到很得意。
由于父母生育自己的时候都上了30岁,刘先生考虑到要让两位老人早点抱上孙子,为此,他成功地说服了媳妇要“晚婚早育”。如今,他们的孩子都满10岁了。“那真叫隔代亲啊!从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我父母一直负责接送孩子上学,风雨无阻的。特别是我父亲,他说过去忙工作,顾不上照顾我,现在退休了,要好好照顾孙子,弥补对我的不周………。”刘先生笑着说,他的父母现在都生活得很幸福、身体都特棒——“一方面,我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儿女所爱;另一方面,通过带孙子,他们感到自己正被人所需要。而被爱、被需要,这两点对老人来说很重要!”
和刘先生不同,家住大兴的麻先生觉得“让父母帮着带孩子太不尽人情”,所以,自打孩子出生,他就咬着牙由自己和妻子来带孩子。而他孝敬父母的方式是:“把父母推向娱乐的前线,让他们去跳舞、练瑜伽、做美容……………让他们发现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
“批评、教育父母”也是麻先生特有的关爱父母的方式。比如,他会经常提醒父母不要吃剩菜,“饭后百步走”不利于健康,等等。每当在报纸上看到实用的养生知识,他也会及时地给父母做剪报………
“父母为家庭、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该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生活。”麻先生认为真正孝顺的子女应该让父母意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孩子。”
怎样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我觉得父母有个心愿应该是来北京看奥运,所以特地为他们预定了两张开幕式的门票。”“我希望以不光保障父母的生活,还要定期带他们出去旅游。”“自从你问了我这些问题,我就打算以后每天都要给家里去一个电话,陪父母谈谈心。”……。除了刘先生、麻先生,不少被访者都跟记者谈到了他们的想法。虽然他们有的偏重于从精神上关爱父母,但他们都在努力………。
评论 被需要的需要
人们渴望生存,但人们更渴望被人需要,这种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为有强烈。人是唯一会因为活着没有意义、失去生活目的而去自杀的物种。心理学家艾尔弗雷德。阿得勒发现,当人失去从属感或者失去生活的意义时,他们会为自己制造一种虚假的重要感。例如,他们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吸引别人的注意,会从事破坏性的活动,会对自己认为有罪的人进行报复等等;当这些措施失败时,他们就会放弃,彻底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但是这些行动从来不会真的使他们觉得自己重要,所以这些人会失望、甚至绝望。
我们知道,孩子们有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可以做出许多自我破坏的事情,如他们可能会故意的反抗父母或教师,可能故意地、炫耀般地跟异性约会并且怀孕;可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和义气而吸毒、打架等,这些行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发现自己不被社会、不被家长、教师需要和重视而产生的意义寻找行动。在另一方面,有的孩子在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容易生病,缺乏生活的愿望,厌世,最后走向自杀的道路。
有证据表明,即是很小的婴儿也渴望个人意义,渴望并需要单独的面对面的个人接触。我们知道孤儿园的儿童常常是很多人生活在一起,由一个和几个成人统一照料、管理,这些孩子常常发育迟缓,容易生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在一个研究中,为了跟这些统一照料的孤儿相对照,另外选了一组孤儿,训练他们的保育人员与这些孤儿进行一对一的接触,跟每个孩子个别对话,让这些孩子帮助保育员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与没有这样处理的孩子比较起来,发展更为迅速,健康问题也比较少,死亡率也相对较低。
我们必须要说,不仅孩子需要被人需要,所有的人都需要被人需要,在人生岁月的另一极上的老年人也不例外。现代医学的进步和营养的丰富把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三十年。如果读者还能回忆起来第二章中的“都市化变迁”的内容,那么他或她就会意识到,虽然当代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他们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现代的老年人很少和孙子辈的人住在一起,他们不再负有照料孩子、传授经验的责任,而在二战前这是老年人的关键任务。由于在新的社会网络中,老年人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所以当代的许多老人感到压抑、虚无、绝望、早衰、甚至早死。
如果不能被人需要,那么被动物和植树需要,也是老人需要被需要的一种替代满足。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养有宠物或种有植物的老人比没有宠物或没种植物的老人要多活几年。但是很常见的是,老人们的宠物和养的植物死了,它们的主人也跟着去世。
被人需要的威力
在医护界,人们很早就明白个人重要性的威力。在我们先辈生活的那个时代,医生、护士工作量很大,累得要死,并且经常接触各种传染病、感染源,但是他们往往并不容易倒下——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别人的生命依赖于自己的健康。
从病人这一方来看,情况也是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对工作和家庭都很重要、独特和必须的人,更不容易得癌症、中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即使得了病,也更容易恢复。这种趋势还非常明显。
同时,对大脑生化机制的研究也表明,调节情绪、动机、注意力、感情、免疫性、抑郁等心身活动的激素分泌,与个人对自己人生重要性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只要别人还需要我们,我们就能产生生命的愿望,我们的身体就会为此做好准备。当然,不用说你也知道,被人需要虽然很有威力,但这种威力也是在一定限度内的,不然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就不会死掉。
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提到的,过去从全班同学中选出来的教师助手或班干部,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获益更大,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被需要。这一现象在犯罪少年的校治中仍然存在,那些被挑出来为别人服务的少年犯更少出问题,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有用,自己很重要。
的确,当人们被需要、当人们做出贡献时,他们会更团结、更投入、成长更快,更容易保持身心健康;当有些人可以不动不摇而得到一切的时候,这些人将认为自己无能、没有价值。只有当那些可怜无助的人开始帮助别人时,他们才能获得尊严和自尊,而这正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