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已长大成人,丁克家庭积极地当高龄产妇,不生育的政策奖励陆续取消,生育也成了全民反恐的心理自救手段。
文/侯虹斌
广州,去年5月去看楼,售楼部广场上眯着眼晒太阳的都是些身怀六甲的孕妇;到了今年5月搬进这个楼盘,广场上看到的,都是怀抱着小婴孩,扶着小推车的漂亮妈妈。——房地产商一眼就看穿这些年轻夫妇就是他们的目标顾客群,新居就是为他们即将到来的拖家带
口而设计的。
这是一个怀孕的季节,大家都在努力“造人”。
越来越热爱生
在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中国已步入老年社会,低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率,成了中国人口的新特征。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正从政策控制生育率转向自发控制生育率,都市中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怕痛、怕累、怕负责任、怕降低生活质量。
但今年始,一些微小的变化正在萌芽。十多年来人口一直是负增长的上海发布信息:2004年,预计常住人口出生约10万人,比去年增长约1.7万人;从2005年开始的10年,上海将出现第三个出生高峰。同样,记者从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及多家大医院产科获悉,今年以来,接诊产妇较去年同期增加3至4成,中心妇产医院更是翻了一番,其中准生的二胎和高龄产妇比例趋增,近年来少见的生育高峰正在迫近。
这一切看起来实在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首先,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进入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逐步增加。1970年代末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已长大成人,他们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瓜熟蒂落。按照规定,当中将有不少人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南京市计生委一项课题研究表明,2006年至2010年,南京将进入二胎生育高峰期,人口增长也将进入快速递增期。广州,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人数累计达30万,在3-5年内,这些人也将成为生育大军中的一员。大连,即将进入婚育期的独生子女达60多万人,他们大约在2008年至2015年进入2胎生育期……
当年的丁克家庭现在开始反悔了,积极地当高龄产妇。十年前人心浮动,到处都在嚷嚷要当“丁克”,借口无非是要先“挣钱”、要“先快活”一类;如今,能赚的钱都赚了,享受的快活也差不多了,于是生个孩子也不再会被人视为“没出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甚至贵阳等地,数年来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甚至占了预约分娩产妇的一半,而过去,产妇多数是24岁至29岁。
与此相应的是,人口政策开始有所微调。鉴于中国人口已呈老龄化,上海已经取消对不生育子女的夫妇的双倍奖励,南京奖励不生育政策也已在2002年年底被取消,不再鼓励“丁克家庭”。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人数增多,原先关于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的规定也已取消。甚至,博士夫妇可生二胎的提案也被摆上桌面进行讨论。更为人性化的另一体现是,计划生育政策已由超生罚款变为多生交费再转变为少生奖励了,由罚变成了导。一小部分城市中产阶级及新富阶层,开始自觉不自觉的,把拥有两个孩子和拥有别墅名车一样作为人生梦想。200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曾委托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开展“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并出版了《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一书,调查表明: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白领,选择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比希望生育一个孩子的多34.6个百分点。有能力合法生育二胎的高薪阶层非常有限,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起到了示范作用。
既然如此,那么就响应国家号召,该生就生吧。
生与死的寓言
相信许多人都没法把电影实验大师布力奇治的纪实短片《分娩》完整地看下去:婴儿鲜血淋漓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哇哇大哭,而我们却望着他们笑。仿佛预示着,生与死是一枚刀片的两刃。
历史证明,在巨大的自然灾害或不幸过后,人口出生率会急剧上升。在中国,这场灾难以瘟疫的形式蔓延。去年的这一场SARS,让人闻之色变,不用上班,不敢去公共场所,不能猫三狗四地呼朋唤友,天天窝在家里,许多人无事可做,只好做爱。同时,更多的人觉得人生无常,开始珍惜生命珍惜家庭,责任感开始增强。
其实,同样的事件三年前已然发生,9·11事件令纽约陷入前所未见的恐慌,也唤起人们对爱的索求。9个月后,全纽约迎接一次由“恐慌性爱”带来的“Baby Boom”,2002年夏天出生的婴儿,比以往同期增加25%左右。美国人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生活中的优先目标,把家庭和孩子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不管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还是为了心理的慰藉。而蝴蝶效应也影响到日本。垂垂老矣的日本,多年来都是人口负增长,但2003年的人口增长忽然比往年多出了数千人。法国的结婚人数和人口增长也跃居欧洲第一,让法国国民大感欣慰。
“Baby Boom”这个词最早是指美国二战后出生的那一代青年。战争。诅咒。不祥。一种不安全感缭绕在美国人上空。继而放浪形骸,嬉皮士,性解放,在路上,垮掉的一代,嚎叫的一代。而今天的美国,同样的情绪在复制。战争。诅咒。不祥。不可知的命运。只不过该反抗的都被前人反抗过了,留下的只剩规范。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提出“要做爱,不要作战”,大意是,在一个纷乱的年代里,最温柔的爱也许就是对暴力和不公最激烈的一种反抗。基于此,性解放常常被拿来作为反叛的武器。一茬一茬的孩子生出来,就是这种反抗的直接后果。
城市不安全感
然而,尽管我们远离战争,看不见瘟疫,可却比任何时候都缺乏安全感,整日惴惴不安。20年前,一个已婚女子不作他想,生孩子拿工资就是;可现在,岔路口太多,28、29岁对女人而言是一个危险的年龄,她面临着许多重大决定:要结婚的考虑结婚,要离婚的考虑离婚,还要考虑买房、卖房、跳槽、辞职、升迁、转行、换城市、出国、读书、生孩子——每一个选择项,可能都是人生最后的机会了。以后再不敢轻易作尝试。而男人,也轻松不了多少:没有100平米以上的房子,保姆住哪?没有宝来,让妻子大着肚子挤公交?没有6位数的存款,孩子以后的教育经费怎么办?没有足够的心智,难道要孩子学你一样没出息?
30岁了,可以不结婚,但不可以不生小孩。反正男人都是靠不住的,还不如生个小孩玩玩,始终是自己的作品。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关“不想结婚但想生一个孩子”这种想法,虽然多数女性表示反对,但也有6.7%表示赞成。北大医院负责试管婴儿技术的李晓红教授表示,排除社会伦理的因素,实现“非婚妈妈”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每年都有四五位女士专程找到医院,要求通过试管婴儿技术使自己成为母亲——当然,孩子的“父亲”来自“精子库”。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是自我的一种延续,对孩子的占有、把握和掌控,起码可以维持十余年,这甚至比掌控自己的命运更持久、更容易。
而持同样想法的不只女性,男性亦然。一旦结了婚,他们比女人更急着要小孩。在最新港产片《六壮士》里,那个四处留情的许志安,电话里听说自己忽然多了个两岁的私生子,开心得满大街在找那个不知名不知姓的心肝宝贝。一个滥情人一下子就成了二十四孝好父亲了。也许,在城市里,孩子就是最好的情人,血脉相连,心意相通。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你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写信说来听听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心情·爱恋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