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09年相比,2010年的旅游业似乎并没有多舛的命运。自然灾害阴云散去,航空业在年底扬眉吐气,中国乃至全球人类面对金融危机所作出的积极应对使得所有在2010发生的旅行事件,似乎都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年,而是对未来旅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1. 高铁开通,城际小时圈旅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经济仍旧低落的2010年有些气急败坏地说:“中国可以做,西班牙可以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早做?”奥巴马不是没有道理。
这些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线路将在未来10年陆续联络起全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据说届时,全国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线路2万公里,300公里以上的线路45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仅要4小时,从上海到香港也仅要6小时。
中国高铁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继奥运会和经济危机之后再次赢得世界口碑的壮举,《纽约时报》评论说:“仅要两年,中国就可以自夸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
2. 3种交通方式PK
高速公路:由于高速铁路车站以及机场一般较偏远,因而具有门到门运输优势的高速公路在200公里以下,甚至在300公里内依然比飞机更具优势;但另一方面,汽车的运输能力远小于火车,长途客车可送约50人,仅为普通火车的1/30。
高速铁路:在中短途运输方面(200-1000公里),高速铁路较航空拥有诸多明显优势:一是旅途全程时间短(节省往返机场、候机时间);二是运送能力大;三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客运飞机:只有旅程超过了1000公里,飞机才可显露出快速、便捷的优越性。另外,飞机几乎可飞跃各种天然障碍,到达铁路和公路难去的地方。
3. 危机卖岛,超值旅游契机
意大利2010年7月打算甩卖了国家宝藏救急,意大利这么做了,它并非欧盟内唯一有如此举动的。6月24日,希腊决定出租或卖出该国6000个岛屿中的一部分。希腊债务危机拖累整个欧元区,成为全球嘲弄的恶质标本,而意大利在国内债务与欧元区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公布了一份清单,于7月底在网上公开拍卖约9000项国家财产,其中就包括多座岛屿、沙滩、王宫和城堡等,久负盛名的圣伊拉斯摩岛也在其中,叫价约为数百万欧元。
两个欧洲国家落魄到变卖家产来补贴家用,连“投资大鳄”索罗斯也认为2011年欧元区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而且还将在未来几年进入经济萧条期。尽管俄罗斯和中国最有望成为这些岛屿、城堡的最大买家,但对于并不是都买得起这些“国宝”的中国人来说,至少可以在这个时候去这两个国家享受超低折扣的旅行假期。
4. 上海世博,再次被点亮的城市
按道理说,上海这个都会仅凭其GDP的增长也可以在全球城市榜上数一数二了,但偏偏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也来这个城市凑了热闹。跳出账面,上海在后世博时代收获更多。180天时间里,超过7000万人流涌入世博园,让国人更多地认识世界,似乎成为上海世博的核心故事。另一条线索,上海当局为全世界的媒体准备了“感知上海”的系列活动,以了解当地在合计和环保上的成果。
5. 智能酒店,未来派下榻
为客人制定特殊的智能卡,客人一进入酒店即可被系统自动识别;若是此位住客事先通过电话或网络订房,仅凭此卡不用办任何手续就能完成入住;客房将自动按照住客的习惯自动调节光线、温度等,让客人能够马上在自己熟悉的舒适空间里工作和休息;入住后,跨出楼层客梯,前面就有指示牌根据客人的房间号区域亮起,指示箭头会不断闪动,直到把客人导引至所属房间;……当欧洲奢华酒店开始推崇low tech酒店,在亚洲以及北美,高科技酒店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智能酒店从来都不是新名词,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令智能酒店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因而智能酒店也从不会落后。
6. 海南国际岛,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7.火山灰,脆弱的人造环境
8.世界杯,非洲的希望
(文字来源/新旅行 责编/Co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