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喂奶,婴儿大便颜色逐渐变淡……婴儿大便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本。
正常婴儿大便是什么样的?
婴儿大便与健康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婴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解读婴儿大便中的健康“讯息”,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的疾病苗头。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刚生下来的宝宝,出生后6~12小时会拉出墨绿色胎便。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分泌物等组成。
2、过渡期婴儿大便(黄绿色)
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
3、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母乳喂养的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4、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5、吃辅食以后的婴儿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有时会与食物颜色有关,妈妈不必为之担心。
婴儿大便不正常情况
1、妈妈肚里的异常羊水
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妈妈要引起警惕。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2、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如果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这就要足够引起新手妈妈们的重视。并建议尽快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3、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尽快就医,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6、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
7、 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8、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婴儿大便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文字/welly 图片/网络 责编/曹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