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了军人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嫁给军人便等于嫁给了光荣。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在那个价值单一的时代里,“模范”、“军人”成为年轻人择偶的首选目标。
老伴是“最可爱的人”
口述/和慕娟整理/许 芳
我叫和慕娟,是沈阳市第一食品厂一名退休工人。1956年8月和老伴蒲文和登记结婚,这张结婚证陪伴我们携手走过了52年的风雨历程。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坚强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妹4人艰难的生活。
因为家里穷,缺劳力,小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安心在农村参加劳动。
两年后,有亲属在城市里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他叫蒲文和,是辽宁省建昌县人,当时一见面我就非常喜欢,不仅人长得精神,是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而且他的经历是相当不简单。
他1947年当兵入伍,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因为在部队表现优秀,回国以后他被派往河北省昌黎县军校学习,我们就是在他学习期间认识的。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人,一个表现优秀的军官,我是那么敬佩他,如果能嫁给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蒲文和在昌黎县军校毕业后,继续到重庆军校深造。在重庆军校深造期间,我们两个办理了结婚手续。
我的爱人很朴实,我也是个不喜欢张扬的人,我们的婚礼只是请了亲属和身边的朋友吃了一顿饭,就算办完了。然后他就去了重庆军校,我就又回到农村老家参加农业劳动。
在重庆军校两年中他没回来,我也没去看望他。我们只是通过书信联系加深彼此的感情。
重庆军校毕业后,他又转到甘肃省军校学习。在此期间他只回家住了20天,就又去哈尔滨市军事工程学院工作,部队下了调令我可以随军了。
我的户口由河北农村调到了哈尔滨这个大城市,我们终于相聚在一起。
1970年部队调防从哈尔滨来到沈阳。现在,我们安度幸福的晚年,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和照顾,时常一起回忆过去,听老伴儿给我讲他的经历,战场上、学校里、部队里,离休后,每一件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都觉得老伴儿真是了不起,老伴儿是我最敬佩的人。
链接
军旅电影
《柳堡的故事》:拍于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创作中,叙述爱情大多是为了革命理想服务,超越阶级的爱情很难被表现,爱情这个纯粹的主题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还好在1957年,我们等来了《柳堡的故事》。关于爱情的一种阳光而健康的感觉似乎也随着主题歌而流传下来。
《霓虹灯下的哨兵》:拍于1964年,影片成功塑造了解放军某连指战员等几个有情趣、有特色的形象,尤其是春妮这个角色,她用画外音读出的写给丈夫陈喜的信催人泪下。
《冰山上的来客》:拍于1963年,该片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高山雪原上盛开的雪莲是神圣而纯洁的,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浪漫的爱情,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美妙。在过去政治第一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勇于冒着风险去做这样的大胆尝试,使之在中国影坛流行四十年仍不衰。
爱情歌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九九艳阳天》: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等待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颗葡萄。果园的姑娘啊阿娜尔罕呦,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
大众信物
钢笔、毛巾:所谓信物当然是让对方寄托思念的东西,能随身携带是第一要素。所以城里的青年送钢笔,农村青年送手帕或汗巾。这两种典型信物还代表了当时青年的两大主流追求:学文化、爱劳动。
结婚申请
一般格式是这样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然后是向党组织表明自己要跟谁结婚、为什么要结婚,表明两人结婚的决心……最后是“此致革命敬礼”。
特色婚礼
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关系民生的商品仍需要凭票购买。那时的婚礼大都办得极其简朴,大多数人延续老的习俗,在家里摆开“酒席”大宴亲朋。办一场又热闹又体面的婚礼,只需一二百元而已。
特定婚俗
无习俗。所有旧的传统色彩东西都被否定了,连习俗这个词也含有贬义色彩,拜天地早就废除了。一对新人在领袖像前先表忠心,然后背诵语录:“我们这个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热闹点的,请大家一起唱“语录歌”,跳“忠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