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玉洁
本来我感兴趣的是豫让——这个位入司马氏列传名单,一本正经地做着让人不笑憋得慌、笑了又自愧对不起他的那些一本正经的事(刺面吞炭为知已者报仇不得,最后要求知已的仇人在他之后会自杀的前提下把王袍衣服让自己刺几下)的刺客。
长久地捉磨豫让而不得法后,因为舍不得这个如此具黑色幽默风格的古代故事,我把目光转向了该故事的第二主人公赵襄子。看史记赵世家的时候的时候,不停地被吓上一跳,说着原来……哦……
原来……赵襄子是号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开国之君。哦……那个曾将训戒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的赵简子就是他的父亲。而结果是赵简子所有儿子中只有赵襄子能对竹板上的训戒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从而得到父亲欢心,得到了太子的位置;原来……
在一个宴会上授意厨子用铜杓把前来赴宴的邻国国君的脑袋敲碎,进而派兵吞并代国,疆域扩大到北貉边境王就是赵襄子。哦……那个国君还是他姐夫。
事实上在关于赵襄子的记载中,是不存在豫让这个人的。虽然他一度给赵襄子造成极大的困扰,以仁义著称的赵襄子非常非常的郁闷。只因为智伯曾经待豫让以国士之礼。豫让让人真正感动的地方是他追求人性的平等位置。智伯给予他的知遇让他决心为这种恩情去死。他做得那么真诚。
智伯成就了襄让,而赵襄子成全了豫让,让他有机会说出“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样的千古名言,完成了第一个完整的有开国之君、有死去的枭雄、和练武之士开始为名而死的游戏。
当然,间接的,豫让也成全了赵襄子,不然,今天的小资们谁知道他是“争先恐后”“唇亡齿寒”等成语的主人公。尽管赵襄子会说,我还是赵国的开国之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