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女生还有做梦的本钱,而读研的女生多半已把爱情和婚姻合二为一,就想找个伴了。
她,现在的身份是上海某大学研究生。
大一时,她吃惊地发现在高中时曾被老师三令五申斥责为“早恋”的爱情,在大学
校园却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日复一日,她重复着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她不是没想过爱情,只是觉得自己还很小,况且父母也百般叮嘱要以学业为重。
大二时,同宿舍的女生开始“对镜贴花黄”,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历史性蜕变刹那便出现了。她却依然一副高中生的打扮,对学业的狂热依然是她生活的中心,因而没有追求者的生活反而令其安心。
大三时,同宿舍的女友几乎都已名花有主,上下课有专职“司机”接送(虽然用的是自行车)。她依然我行我素:急什么,自己不过20出头罢了。
转眼间,大四来临,大家各奔东西,她得到了保送读研的机会。已读研的师姐苦口婆心地劝她快快谈一场“黄昏恋”,免得成了女研究生变成“次品”。她现在倒有的是时间去找寻目标,可惜放眼望去有好感的大都已史君有妇,真让她深悟先下手为强的精辟。
读研后,父母专门找她深谈了一次,意味深长地要她多留意自己的人生大事。最令她吃惊的是,七大姑八大姨统统被发动起来自愿加入到为她张罗相亲的队伍中,外加导师和好友的加盟,如此浩大的声势真让她有点难以招架。她真有点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个女研究生,外加没有男朋友且没有谈过男朋友,为何就如此备受众人的“瞩目”﹖她更不明白,为何室友们都如此着急,唯恐自己嫁不掉﹖最不明白的还在于,和她同等条件的女同胞们,虽然口口声声宣称只要对方人好就行了,可临到头来又如此现实,对对方的经济状况打探得比税务局还清楚,要人长得帅,要人品好,又要有房、有车、能挣钱,还要会浪漫,这样的男人恐怕只能用面粉捏一个。她迷惘了:有多少爱情不需要面包的支撑﹖而没有爱情的面包真的那么香吗﹖爱情与面包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犹如奥数般难解。
现今的中国高校里有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她。
长久以来,女博士被视为“第三类人”,女硕士被描绘成徘徊于爱与不爱间的“边缘群体”。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调研部日前围绕爱情、婚姻、性三个方面,对上海市五所知名高校的662名在校女研究生(包括女硕士生和女博士生)进行了有关女研究生情感现状的随机调查。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硕士占92.7%,女博士占7.3%;94.1%的被调查者集中于20—30岁间,且以未婚者居多。
自主择爱交际圈狭小
现在的年轻人对“相亲”都不感冒,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被赶鸭子上架的。
然而,身居象牙塔中的女研究生,其所处的交际圈多局限于大学校园或昔日的同窗及同乡,交际面窄。许多女研究生的男友或丈夫不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就是老乡,她们实际能接触到的异性很有限。倘若文科女研究生想结交学理科的男生或已工作的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得有赖于朋友介绍,甚至是相亲。交际圈的狭窄限制了女研究生的择偶范围,而令人尴尬的“相亲”又是她们N个不愿的。
高学历“情感盲”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23.7%的女研究生连一次恋爱也没谈过,这听起来未免使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正像上文中的女孩,她们一直专注于学业,害怕谈恋爱影响学业,想在工作后再谈恋爱,本人要求太高,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人,是直接产生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女研究生情感苍白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形成男强女弱的家庭模式,令许多男生对高学历女生望而却步。
男人素来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男生不喜欢强于自己的女生是社会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错误引导的恶果,于是学历越高、越有才情的女生反而越高处不胜寒,感情生活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大多数女研究生也深受上述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强的男友,导致学历越高、选择异性范围越小的恶性循环。外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在意能否与对方形成心灵的契合,这也进一步造成女研究生爱情的空白。
事业爱情
客观地说,能否拥有美满的家庭生活仍然是这个社会衡量女性是否成功的一条决定性准则。女人以家庭生活为重的传统观念也依然左右着女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高学历女性往往比低学历女性更强调自己的经济独立性,不希望依赖男性。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她们也希望有人能与她们一同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希望能经历女性成长所必经的每一个时刻。所有这一切无不使这个难题更趋复杂化,更令她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完美的人生固然在于鱼和熊掌两者兼得,但倘若必须二选一,她们是彻底回归家庭还是彻底与家庭决裂,还是折衷而行?她们表现得极为模凌两可。
学历与爱情本不应成为一对矛盾,然而女研究生头顶的智慧光环却让她们的爱情离她们越来越远。男女间的情愫是一个关乎女性与男性间永无休止的争论,是一个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而女性的高学历使男强女弱遭受阴盛阳衰的挑战,这似乎又让这场争论变得更为混沌。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你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写信说来听听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心情·爱恋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