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一呼百应的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为“小皇帝”。然而,仿佛一转眼的功夫,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都已经成了20出头的小伙子和大姑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小皇帝”牵着“小公主”的手,踏上红地毯组成一个新的家庭,是否能如童话故事中所说的:“王子与公主从此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呢?
据国家计生委统计,到去年为止,全国已有8000多万独生子女。据不完全统计,今
年1月到7月,广州市老8区约有7100多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登记结婚,其中女性6100多名,男性1000名左右,有将近900对夫妻双方都出生在80年代。有社会学家指出,独生子女婚姻将代替原来传统的“大家族”,同时会带来家庭内外关系的重大变化。于是,本报随机对200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夫妻展开了婚姻调查。他们会碰到些什么问题呢?
相处篇:
大少爷脾气VS大小姐脾气
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与讲求“向心力”的家往往不符。记者调查发现,200个“独苗合盆”的家庭,为生活琐事有过摩擦的超过90%,所幸,90%被访者表示,谁有理听谁的,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越理智。在年轻人中,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没有市场。
调查显示,50%的独生子女婚后与一方的父母同住,其中30%是媳妇住在公婆家,20%的女婿住在丈人家。生活中父母的干预使他们婚姻生活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和谐。
新婚困惑
老婆老妈爱谁多一点
访问人物:黄小姐,23岁,文员
我是独生女,老公也是独生子,他是大少爷脾气,我是大小姐脾气。我们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吵。如果是两人世界也许相处会容易一些,但公婆非要和我们一起住。每当发生争执,公婆永远站在儿子的一边。小两口之间的矛盾再插进老人,谁也没法下台。最近我丈夫打算买人寿保险,受益人写谁呢?他说他妈只有他一个儿子,应该孝敬妈妈;可我也只有他一个丈夫啊,难道我不是他最重要的人吗?老婆老妈谁更重要?老公琢磨了几天后,决定打消买保险的念头。
新人新招
签定12点前和好协议
访问人物:谭小姐,24岁,公务员
我在我的大学同学中,是结婚比较早的。有了家自然有磕磕碰碰,我们也有过争吵,但我们把握着一条准绳——既然相爱,就不仅要爱对方的优点,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争吵不能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了沟通。
我们还定下了“君子协定”——意见不合时谁也不能一走了之,当天晚上12点前无论谁对谁错,争吵都必须结束,并主动与对方和好。事实上,这一招非常奏效,往往不到当晚12点,我们又成了两个相亲相爱的“小孩”。
经济篇:
小夫妻肩负2+4+1家庭重担
调查结果
两个独生子女组成新家庭(“双独”家庭),除了养活自己还要赡养日渐老去、最终需要照顾的4个老人,还有下一代。70%的被调查家庭认为有压力,但只要努力工作,合理理财应该可以应付,其中50%的夫妻各自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建立了家庭公共基金。
而有30%的被访者认为父母都有退休金或其他经济来源,不但没有压力,反而父母能在婚礼、买房等大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占调查总数50%的家庭选择二人世界,但他们中六成人买房子时接受了父母或多或少的补贴,另外有两成人买房子的一切费用均由一方或双方父母承担。
新婚隐患
老父母供养小夫妻
访问人物:林小姐,24岁,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他是在读博士研究生,26岁。今年6月我们领了结婚证,婚礼是双方家长一手操办的,需要我们做的只有拍婚纱照和出席婚宴。婚后,双方父母各出一些钱为我们购置了现在这个小家,60多平方米。我们的爸妈都没退休,家庭环境比较好,因此不想在社会里打滚,我打算继续攻博,他毕业后将继续作博士后研究,我们以后很可能就呆在学校教书。虽然以后将要面临生育孩子、父母年老、经济压力变大等问题,但我们暂时不想考虑。
新人新招
掰着指头过快乐日子
访问人物:胡先生,24岁,保险从业员
去年我和做老师的妻子结婚后,首先是一个小生命在毫无准备下降临了,而下岗的老爸也患上重病,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养都来了。靠小两口任何一方,是很难养活一个家的。我只能拼命地推销保险,妻子休完产假后也投入工作,片刻不敢懈怠。
努力工作很重要,但学会合理的开销也必不可少。每个月我们各自拿出收入的70%,建立家庭公共基金,买大件商品以及孩子的抚养费、我们的伙食费都从公共基金中支出。再拿出收入中的10%存进银行作为储备基金,用于重大紧急支出,各自剩下的20%则是自留地。虽然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但合理的计划让生活井井有条,也不乏乐趣。
父母篇:
团年饭和谁的爸妈一起吃
调查结果
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需要赡养包括双方父母在内的四位老人,即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物质帮助老人度过晚年,也很难尽生活陪伴与精神慰藉之孝道。
调查显示,婚后与父母同住的独生子女占50%,其中20%与两方家长轮流同住,另50%的人选择过二人世界。大年三十在谁的父母家过?孝顺的儿女怕父母孤单,都希望和自己的爸妈一起吃顿年夜饭,其中50%的人按广东的习俗,在男方家过年三十,初二时再去女方家拜年。此外,10%把两家父母聚在一起过年;但剩下的40%夫妻双方父母都在外地,于是选择各自回家过年的占10%,还有30%的人选择“轮流坐庄”。
新婚困惑
和父母仅隔“一碗汤”
访问人物:张小姐,23岁,外企白领
我结婚后和丈夫过起二人世界,工作繁忙,没时间做饭。如果没有应酬,我们会回老人家里吃晚饭。晚餐时分,桌面上是热气腾腾的汤,我和丈夫呼啦啦地闯进父母家,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我们却有打不完的电话,一顿饭狼吞虎咽地吃完后走人。
“一碗汤的距离”是现代人形容与父母距离的一个模糊的描述。家意味着一碗热汤,父母是躲在我们缤纷生活背后煲汤的人,我们希望喝到微热的汤,却从不考虑煲汤的人对我们期盼的目光。父母的家对我们来说是食堂,他们让我们的胃无比舒坦,我们却让他们的心倍感失落。
新人新招
各自回家和父母过年
访问人物:刘先生,25岁,司机
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结婚3年,每一个大年三十都过得不一样。我父母不在广州,结婚第一年,我带着新婚妻子回老家过年,她给妈妈打电话拜年时,娘俩一起在电话里哭,岳父岳母膝下就只有她一个孩子,第一个大年三十过得如此冷清。第二年,我陪妻子留在广州,爸爸妈妈在电话里说过年没意思,除夕的团年饭做了几个菜,吃了好几天。第三年,我们各自回家过年,各陪各的爸妈。吃过年夜饭,我妈笑着对我说:“我和亲家通电话时说,儿子和媳妇没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当老人的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明年我们到广州来和你们小两口还有亲家一起过年怎样?”有一对开通的父母,让我再不用为和谁过年发愁了。
孩子篇:
两个大孩子如何带小孩子
调查结果
20出头的独生子女夫妇们,本身还是个孩子,也缺少带弟妹的经历,再加上忙于事业,在抚育子女方面往往手足无措。调查显示,20%的人在未来几年内都不打算要孩子;70%的人决定请父母帮忙;只有10%的人坚持自己带孩子,感受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喜悦。如果双方父母抢着带孩子怎么办?20%的人表示会指定较合适的一方;50%的人会让双方家长轮流;30%的人感到束手无策。
新婚困惑
婆婆妈妈展开争夺战
访问人物:梁小姐,24岁,秘书
从小到大什么都是爸妈帮我做的,我哪里会照顾孩子?再说,现在工作太忙,产假一休完,就得回公司上班,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爹妈总比交给外人放心吧。
可惜,当我还在庆幸自己能从照顾宝宝的艰辛中逃出来时,婆婆和妈妈之间的一场孙子争夺战又让我陷进左右为难的境地。婆婆和妈妈带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样,妈妈曾对我说:“你婆婆给孩子洗澡的水太烫,小心烫伤孩子的皮肤,”“怕孩子上火就猛煲凉茶,小心坏了宝宝肠胃。”由于妈妈不停抗议,我只好把孩子接到妈妈身边,谁知过了两天婆婆就不满意了,“宝宝回了娘家怎么变瘦了?”虽然两个老人都是因为疼爱孙子,想让宝宝留在自己身边才对对方如此挑剔,但这却把我折腾坏了。
新人新招
我生的孩子我话事
访问人物:杜小姐,24岁,幼儿园老师
妈妈只生了我一个女儿,去年我也生了一个女儿。虽然婆婆和妈妈都乐意照顾我的孩子,但从事幼儿教育的我希望孩子能按照我的培养方式成长。
我怀孕的时候就看了很多育婴书籍,如何喂奶、换尿布,宝宝为什么啼哭,如何安抚宝宝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小生命降临的一开始的确一点慌了手脚,但很快就有了起色。我会在宝宝安静的时候给她听听音乐,带她到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辨认花草。因此我的孩子刚10个月就会咿呀咿呀地开口说话了。
我尊重婆婆和母亲介绍的经验,但只有经过检验才会接受。我相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比隔代抚养培育出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