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5年时尚生活珍贵记录 1994锦年之序(组图)(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14:05 精品购物指南

  房产行业 凤凰涅 的“痛之切”

  1994年的中国房地产,时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伴随着宏观调控,在陈旧的管理体制与新思想的剧烈碰撞之间,深深地体会到了凤凰涅槃的“痛之切”。

  市场遭遇调控“后遗症”

  冼笃信的浮沉故事发生在海南岛。 1988年的4月,海南建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当时,正在从事贸易的冼笃信也看好房地产,1989年买下了如今已成三亚商业住宅区的西河西路南段的250亩土地。1989年夏,当全国开始治理整顿,开发北段的公司由于看不到海南的前途准备退出时,冼笃信耗资400多万元人民币买下了整条街,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贷款。冼笃信说:“我觉得这个地是三亚最中心的中心,城市必须发展,这样的地产,肯定会热起来,而且当时三亚的形势,就是卖给私人,也能卖得掉,肯定能够有能力把银行的钱还清,而且还会有利息,不会亏的。”

  1989年,三亚西河西路的开发,让他拥有了一段可谓波澜壮阔的财富人生。当时,他投入的资金高达5000万人民币。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海南岛进入房地产开发高潮。冼笃信的土地开始大幅升值,他开始大把大把地数钱。到1994年时,冼笃信在海南省各地圈下的土地超过了4000亩。房地产界称他是“海南大地主”。1994年,《福布斯》杂志首次点将冼笃信以5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名列中国富豪榜的第三名。当年,他33岁,也是排行榜上最年轻的富豪。

  1993年的下半年,国家开始收缩银根,海南房地产的泡沫眼看着就要破灭,在其他地产大佬纷纷激流勇退的时候,唯独冼笃信岿然不动。这一年冼笃信成立了腾龙集团公司,设立了众多的分公司,而业务仍然只有一个:房地产。从1994年下半年起,海南进入了房地产泡沫后遗症时代,整个海南岛有500多亿资金套在房地产项目上。冼笃信的财富也随着这场地产泡沫被无情蒸发,他本人也随之成为富豪榜上昙花一现的英雄。

  而冼笃信只不过是1993~1994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众多“悲情英雄”中的一位。“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1997年,开发商从银行弄不到一分钱的贷款。我看到身边的开发商一个一个倒下,真正留下来的没几个。” 昌盛集团董事长邹锡昌如此回忆当年发生在中国房地产界的惊心动魄。

  调控压力下学着冷静

  1994年的数据证明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灵验。不仅如此,以年初正式开始征收的土地增值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年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为代表的后续政策又向房地产“暴利”撒了N把盐。飙升了许久的房价终于下跌不说,还诞生了很多烂尾楼,有些直到21世纪之后才得以“翻身”。

  《房地产管理法》的出台,绝不仅仅意味着一部法律的诞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个原始暴利时代的结束和一个真正趋向健康、成熟时代的开始。

  曾经,一个梦想着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民,已把“农转非”视为极刑,因为他可以卖掉风水看好的土地而一夜暴富;一个地级市出让的土地已超过整个市区面积,以至于市政建设还需要向原来的买家再买回土地;银行和一些地方政府醉心投入,甚至使内地的农民取兑不出外出打工子弟的汇款,“白条子”之外又多出“绿条子”,钱已经投向炒作,以至于房地产公司都贷不出款,企业间资金拆借利率曾达30%以上;一个由资深业者组成的台商投资考查团,在对内地进行调查后,认为投资风险太大,因为他们看不到市场的规则……(摘自陈大阳《一个记者眼中的地产十年》)

  虚幻的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眼见着这样狂热的原始暴利敛财即将威胁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房地产管理办法》比原定时间提前推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