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美容 > 正文

变调美容法 新鲜美妆让你一见难忘(组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00:18  精品购物指南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用浓淡变幻 妆出层次感轮廓

  学水墨

  用浓淡变幻 妆出层次感轮廓

  水墨画的色彩是单一的,靠的是色彩浓淡的变化来达到不同效果,这其实有点儿像裸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裸”指的不是一味的均匀素色,而是运用单一色彩的不同质地,达到不同部位的不同效果。些许红与黑,也可呈现出一副生动妆效。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利用不同质地 让脸颊温而不清

  ●参照技法一:浓淡变化

  水墨画无须过多着色,往往是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丰富变化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你可以这样做

  利用不同质地 让脸颊温而不清

  这个妆强调的是色彩的单一、质地的混搭,从而达到与众不同的妆效。在颜色上只用了红和黑以及少许白。而偏冷色调子的妆面因为“果冻”质地的加入,变得温润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一只淡淡的、带点儿红色的唇彩即可。将它在手背上晕开,然后点在脸颊上充当腮红。还有上眼睑,只需要非常薄的一点儿就行。层次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参照技法二:勾勒

  线条的运用在水墨画中很重要,线要做到 “挺、匀、活”。

  你可以这样做

  平滑曲线勾出轮廓

  因为整体颜色淡,不容易突出轮廓感。所以,在眉毛和脸颊周围用线条勾勒出较为清晰的轮廓。眉形要遵循“平”“滑”,两个关键词。用黑色眉笔一气呵成,眉形可稍细些。而脸颊周围则用白色的散粉扫了一圈,让略为平面的五官突出出来。

  如何选单品?

  因为不会用过多的颜色来妆点,所以质地的选择最关键。底妆要尽可能地轻薄,如果你够自信地刷上一层够薄的散粉给肌肤提亮就好了。因为不会用颜色较重的修颜粉和腮红,所以带点儿珠光的浅色高光是能让面部看起来轮廓分明的关键。

  通过不同色彩在脸颊运用的厚度带来不同效果。层层叠叠的、又很自然,透过颜色的层叠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质感。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质感反差 营造细腻肌理

  学油画

  质感反差 营造细腻肌理

  油画颜料的浓郁质感和超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而它的这种特性恰好可以运用到时下最为推崇的“重质感,轻质地”的妆效。稍带些淡淡光泽的古铜色肌肤上,全部使用了哑光质感的彩妆来点缀。两种质地的反差带来极强的视觉效果。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质地混搭 保持肌肤光泽度

  ●参照技法一:用油做调和剂

  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

  你可以这样做

  质地混搭 保持肌肤光泽度

  这个底妆看起来厚重,实则非常轻薄,只是效果上纹理较为突出,为的是营造出强烈的肌肤质感。涂抹粉底时,化妆师在粉底液中混合了少许细腻的珊瑚色闪粉,然后加入了一滴面部用的按摩油。这样的效果是,粉底极易晕开;涂抹后的肌肤有光泽,且不油;金属颗粒让肌肤看起来质感极佳。

  ●参照技法二:多层次着色法

  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意韵与肌理。

  你可以这样做

  深浅搭配 薄厚不一

  模特脸颊周围用了较深的粉底,而脸颊中央则用了浅色粉底。深色注重的是,光泽和轻薄;浅色注重的则是,哑光和无瑕的肤质。其实这样做,一是为了突出脸颊轮廓,深色起到了修颜的作用。二是为了通过稍许的颜色对比,让质感更突出。唇膏则也选择了接近于乳白色的粉,质地哑光,用手指拍上去即可。

  如何选单品?

  因为追求的是质感强烈的肌理效果,所以准备一款珠光效果较为明显的修颜粉是关键。你不用担心较粗的珠光颗粒会让肌肤看起来粗糙,因为膏状腮红会中和它的质地,拍打在脸颊会变成粉质的效果。

  ●参照技法三:“拍”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

  你可以这样做

  膏状腮红 拍出超自然气色

  化妆师选择了膏状的腮红,就是像口红一样的质地,且没有光泽。用手指按上去感觉有些硬,但是效果极好。用你的食指和中指在腮红膏上转几圈蘸取颜色,然后蜻蜓点水般,将颜色拍在脸颊。千万不要用手去蹭开色块,那只会造成更糟糕的效果!如果颜色不够均匀,用指尖边拍打边向四周稍稍晕开就好了。(编辑:Kitty)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