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5年时尚生活珍贵记录 1997悲欣交集(组图)(1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15:12 精品购物指南

  文化行业 一地娱乐

  1997年,香港回归后,时尚流行更迅速地渗进了内地,除了培植出大量购物Fans外,娱乐精神也被快速移植过来。

  那一年的春晚,人们的笑声似乎格外得多,以至于很多笑料用到了1998年,甚至沿用至今——“打死我也不说”,“让骡子呀马呀,那些大牲口就都歇了吧”,有时候还会听到有人这样开玩笑。

  冯小刚和紫禁城三联公司一起炮制出的《甲方乙方》成了中国首部“贺岁片”。也许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总之这个港式概念在这一年被正式借用了过来,它也相当于西方的“圣诞档”电影。贺岁电影之所以成功,应该说是因为学习了香港电影的娱乐精神,不背负人文使命,完全放松,同时又非常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内地、特别是北方人的现实生活。也可以说,冯小刚的成功是因为及时把握了时代精神,那就是放下架子,尽情娱乐。作为一部纯粹娱乐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非常成功,票房火爆,冯小刚和葛优组合的贺岁模式也延续下来,不仅开创出了每年的电影黄金档期,也培养了观众每到年底要看贺岁电影的消费习惯。

  后来,很多导演都曾尝试拍摄贺岁电影,想从中分一杯羹,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贺岁电视剧倒是应运而生,每年占领春节荧屏,集合一群喜剧明星,以热闹喜庆为特点,增添节日气氛。

  不仅春节,平时的电视节目也因为综艺节目的火爆收视率而变得可爱、亲近起来。1997年湖南电视体制改革,《快乐大本营》以明星和游戏为卖点,掀起收视狂潮,引得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模仿,一时综艺节目遍地开花,比如《欢乐总动员》 《超级星期天》等等,主持人也纷纷效仿李湘、何炅,青春、时尚且具有八卦精神。把娱乐性作为唯一追求的综艺节目代替了《正大综艺》之类传统电视文艺节目,电视节目自此彻底放下板了多年的面孔——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起来。这也算内地与香港的进一步融合吧,娱乐化也开始成为内地电视的主流。观众打开电视看到的不再是知识、文化、说教,而是轻松和生活,调侃和聊天,娱乐和八卦。

  与此同时,在并不宽大的话剧剧场里,导演、演员甚至是群众却开始用娱乐或调侃的方式来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一种颠覆性的或具有实验精神的尝试,也许它披着玩世不恭的外衣,但最后却难免会表露出一颗热切的心。

  而它的代表人物正是孟京辉。早在1995年,孟京辉就开始了实验话剧的探索,但直到1997年《思凡·十日谈》的上映,另类先锋话剧才真正引起了轰动效应,甚至逐渐形成固定群体,成为主流。去看小剧场一度成为了一种小资的时髦。

  那一年,香港“四大天王”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港台的城市文化甚至已经不能满足内地观众对于时尚生活的渴求,而随着VCD的出现,日韩文化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H.O.T的五位成员甚至像当年的小虎队一样一下子成了青少年的“集体偶像”。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发达帮助了我们尽情娱乐。

  小剧场精神

  孟京辉的小剧场话剧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其娱乐性,和传统话剧的严肃、工整、拘泥完全不同,孟氏特有的幽默方式,最鲜活的语言,达到了爆笑的舞台效果;其次是对舞台语言的丰富和革新,打破了单一的舞台时空,人物身份和舞台空间随时变幻,达到了一种舞台上的自由;三是体现批判、怀疑、反讽,契合年轻人的精神追求。这也成了之后很多小剧场话剧秉承的风格。

  日剧的隐秘流传

  从1997年开始,日剧的VCD在民间悄悄流传,《悠长假期》《爱情白皮书》《沉睡森林》《麻辣教师》等一大批日剧风靡一时,木村拓哉、常盘贵子、深田恭子、山口智子、竹野内丰、反汀隆史等日本偶像明星深受追捧。日剧的走红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唯美爱情,现代都市风情,纯情男女主角,时尚装扮,开放的生活方式。日剧的追捧者其实就是最早的“小资”一族。日本偶像剧还催生了中国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