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5年时尚生活珍贵记录 1993精品元年(组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11:25 精品购物指南

  “G托一族”

  1993年,许多人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姜文和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一边按捺不住地做着自己的“出国梦”。俞敏洪并没有这样的梦想,可他却看准了这次出国潮,在1993年白手起家创办了“新东方”学校。

  每每临近寒暑假,俞敏洪的上班时间总要比平常提前近两个小时。由于报名的人太多,“新东方”学校所在地的主要交通路段甚至常常为之堵塞。在很多年里,俞敏洪都会将车停在北四环路旁的一幢普通白色四层小楼旁,这里曾经是“新东方”的总部,被媒体称为京城最热的地方。据说,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70%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而俞敏洪到北美考察访问时,每到中餐馆就餐都免不了会碰到几个年轻人面露感激之情地称呼他“俞校长”。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很多人将俞敏洪称为“留学教父”。是“教父”就总要有追随者,而当年的“G托一族”无疑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G托一族”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叫做:“人生不能没有G托(寄托)”。没有寄托,生活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和活力,而没有G托,在当年,任何出国的梦想都只能是白日梦。G托之于“G托一族”而言,就像英语四级之于能否拿到学士学位一样,可想而知,它是何等的重要。每个到“新东方”的G托族都怀抱着“不考及格非好汉”的雄心壮志。一位当年考GRE的男生曾说:“那时,我每天面对着学校的院墙拼命地干嚎,一天200个新单词的任务量,背得快吐的时候,一想起自己只要努力就能从小人物变成牛人,感觉仿佛能推倒面前的那面墙。”这恰好切合了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如果没有俞敏洪,可能就没有新东方。虽然俞敏洪和“新东方”究竟为中国内地广大的莘莘学子带来了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至今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他们确实为特定的人群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甚至是实惠。英语有26个字母,排列一下,能得出多少个组合?想想都觉得是个天文数字,而“新东方”却让它们变成了一道道有规律可循的考试题;让一口纯正的“伦敦腔”成了每个人的梦想,并且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也许正是从那时起,“Hello”代替了“你好”、“Sorry”代替了“对不起”,成了人们脱口而出的日常用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