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49年—2009年。60年祖国的面貌焕然一新,60年中国人的着装日新月异。从服装到发型,从购物到情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经历见证着中国60年的变化。[更多][评论]

1949-2009。60年祖国的面貌沧桑巨变,60年女人的着装日新月异。新浪女性特邀精品购物指南报社文化时尚编辑部主编--赵跃红,请她聊聊新中国60年时尚变迁。[详细][评论]

相关专题一览

60年情感变迁
60年情感变迁

这是经历了爱情缺失最终回到家庭的60年。

记忆中的国货护肤品
记忆中的国货护肤品

你还能回忆起百雀羚香香淡淡的味道吗?

60年美丽变迁调查问卷
60年美丽变迁调查问卷

对60年服饰变迁你有何感触?一起分享吧。

60年生活印记之购物篇
60年生活印记之购物篇

概述:1949--2009,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变迁中,总有些不能磨灭的记忆。还记得凭票买布做衣服的购物经历吗?还记得家中存放多年舍不得丢弃的毛主席像章之类的老物件吗?将你身边这些承载回忆的老票、老物件拍下来,晒一晒你的购物经历以及与它们的情感故事吧。[入口] [我也说说]

在异乡 “血拼”出一段史诗
在异乡 “血拼”出一段史诗

最早听到港片里“血拼”一词,十足的蛊惑仔杀气腾腾的劲头。其实“血拼”不过音译自Shopping,想必现在无人不知其意,但回想一下自己这些年败家购物的历史。[我也说说]

我第一次淘宝的“囧”相
我第一次淘宝的“囧”相

现在,网络时代,已经覆盖了全球。网上淘宝已经成为宅男生活的一部分。全世界平常用品,希奇物品,不出门就可以买回家。一个懒人时代,和网络的完美结合。[我也说说]

60年 从农村合作社到网购
60年 从农村合作社到网购

我的父亲是一九四九年出生,新中国的同龄人,据他们那一代人说,当时国家受旧社会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农村,几乎没有地方可购物,只有在大城市,有一些老字号的布店。[我也说说]

80后讲述:供销社没了 超市来了
80后讲述:供销社没了 超市来了

感叹世界变化之快,曾经很拉风的供销社被现在的超市所取代.6岁时,一到夏天村里就有农用山轮车拉着西瓜来换粮食,那个时候,外婆每天用玉米帮我换一个大西瓜。[我也说说]

文革时期幸存的“民国美女”
文革时期幸存的“民国美女”

两张极为难得的整版毛泽东、朱德头像邮票。这两张整版邮票的背面正好可以拼成一张完整的“美人图”,很罕见。目前一套的价值达100000元。
[我也说说]

我从小卖部买到大超市
我从小卖部买到大超市

小时候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离我家有十分钟路程,那时我特喜欢吃一毛钱一包的酸梅粉和冰成冰块的果冻.还有芒果皮,辣椒糖,好多好多好吃的,现在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我也说说]

老物件:讲过去的故事
老物件:讲过去的故事

现在很多老物件开始流行开来,越来越多70,80后人把小时候的东西翻了出来。似乎那些“过时”的东西一下成了最FASHION的东西!提起红宝书,相信很多人都会记起。[我也说说]

《漢姆萊特》55年版收藏回忆
《漢姆萊特》55年版收藏回忆

对于《哈姆雷特》,喜欢文学的朋友应该是读过的。大约是在上小学时,某天从爸爸的书架里,翻出了一本旧书,封面印着《漢姆萊特》1955年,好久了呀。[我也说说]

回忆早年五大常去的特卖场
回忆早年五大常去的特卖场

燕莎OUTLETS:东四环工大桥,在当年看是个很偏僻的地方,开车方便。分为ABC三座,A座里面有一些国际品牌,B座主要卖鞋子, C座时尚感比较强, COPPY集团旗下品牌。[我也说说]

60年生活印记之服饰篇

50年代女人从工,服装多为工装;60年代,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70年代,服装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90年代,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新时期;至于21世纪的现在,今年的时尚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中国人着装彻底国际化了。 [我也说说]

(1949—1959) 50年代中国:布拉吉 灰蓝绿工装中的一抹亮色

50年代的服装,毫无时尚。女人从工,多为工装。宽松剪裁的垫肩外套、直筒与裤装,以及耐磨耐穿的粗厚牛仔装是主打款。即使有裙装,也是及膝的一步短裙。色彩灰暗,以军装、工装的颜色为主![详细] [我也说说]

50年代西方:五彩斑斓

1947年Christian Dior推出崭新的服装造型new look![详细] [我也说说]

(1959—1969) 60年代中国:不分男女不分职业 绿军装盛行

60年代,谁是破烂式的流行始作蛹者?中国人还是英国人?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这一时期的服装常被老外称为:最有中国特色![详细] [我也说说]

60年代西方:比基尼展露曼妙身材

60年代比基尼对思想意识的冲击甚过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发![详细] [我也说说]

(1969—1979) 70年代中国:“奇装异服”复活 “中性化”成为记忆

70年代中期以前,女子服装保持着60年代的状况,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旗袍,西装被视为封建余孽,资产阶级意识而横加批判,服饰的个性之美,时尚之美通通被扼杀了。[详细] [我也说说]

70年代西方:石油左右时装的流行

70年代,西方社会经历着石油对时装的强有力冲击。[详细] [我也说说]

(1979—1989) 80年代中国:西装大热 服装进入时装时代

80年代初期,服装流行与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在浪漫娇美的基础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设计风格。造型和装饰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详细] [我也说说]

80年代西方:宽大而柔美的肩部

80年代,女装新造型!女装显著特点是宽大而柔美的肩部。[详细] [我也说说]

(1989—1999) 90年代中国:从连衣裙到吊带装 女装美不胜收

讲究品位,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90年代。女子服饰宛如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出了都市的无穷魅力。“时装渐欲迷人眼”,风情万种的女装,将女性的柔媚表现的淋漓尽致。 [详细] [我也说说]

90年代西方:追求节俭与回归自然

90年代,人们开始反省过度消费,反对流行,回归自然。[详细] [我也说说]

(1999—2009) 21世纪00年代中国:多元化引领时尚风潮

跨入21世纪的中国服饰路,已然进入全新阶段。中国人见多识广了,服饰有前卫,有怪诞,有流行;同时也有个性,有惯例,有最新的理念。今年流行什么,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中国人着装国际化了。 [详细] [我也说说]

21世纪00年代西方:服饰朴素美

21世纪将古董概念融合高超的搭配技巧,嫁接到时尚之中。[详细] [我也说说]

数据标题文字1
  从1949-2009年,从那个用着洗发膏、搽着蛤蜊油的简朴时代,到如今做一次美容美发需要五六道工序的精妆时代,60年的悠悠岁月,梳妆台上的化妆品陪伴我们度过了曾经很多美好的岁月,也许它并不昂贵,但它确是我们过去生活里一道最美的彩虹。别吝啬你的记忆,让我们和新浪网友一起晒一晒我们和化妆品的记忆吧![我也说说] [评论]
妈妈桌上雪花膏
妈妈桌上雪花膏

小的时候,妈妈每天早上匆匆洗洗脸,用手在瓶子里蘸两下雪花膏,放在手心里,两手对擦几下,然后在脸上胡乱抹几下。虽然简单,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香香的味道。[我也说说]

我和郁美净小孩的故事
我和郁美净小孩的故事

因为太喜欢郁美净上面洋娃娃般的笑脸小孩,还曾经给郁美净公司写信想和包装上的小孩做朋友。没想到,还真的得到公司的回信,并送我5袋郁美净作为鼓励。[我也说说]

我和我的第一支口红
我和我的第一支口红

我的第一支口红是9岁那年在镜子用姐姐送给妈妈的那支不知名的口红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口红用的多了,最怀念,最想再抹一次的还是小时候那支本属于妈妈的口红。[我也说说]

70后心中抹不去的胭脂红
70后心中抹不去的胭脂红

我生于七十年代,四五岁时,我就有了自己的小盒胭脂,小盒就象现在的清凉油那么大,但是是纸的盒子,我很珍惜这个小小的盒子,她让我充满了童年的幻想。[我也说说]

我与第一款化妆品--水彩笔
我与第一款化妆品--水彩笔

虽然小时候没有正经的化妆品,但一点也不能妨碍我渴望美的决心,记得我做过的最糗的一件事就是我用自己的红色小彩笔在嘴唇上涂抹当做是口红。[我也说说]

童年那美丽的指甲花
童年那美丽的指甲花

儿时经常把指甲花瓣像捣药一样,使劲把花瓣捣碎,将那些流淌出汁液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涂抹在自己的指甲上,过一段时间,把碎了的花瓣除下,指甲上就留下了浅浅的红色。[我也说说]

婶婶的友谊霜
婶婶的友谊霜

婶婶回忆说:护肤品在当时经济比较困难的年代,算是紧俏商品,只有在冬天脸上都冻裂了才舍得用,当时最有名的就是友谊和雅霜这两个牌子了。[我也说说]

忘不掉味道的洗面奶
忘不掉味道的洗面奶

我的第一款洗面奶是高中时用的安安洗面奶,但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永久的,虽然很久没有再用这款洗面奶,但只要闻到轻轻爽爽的黄瓜味,就会想起起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也说说]

王阿姨的护肤情结
王阿姨的护肤情结

用王阿姨的话说,在她最青春、最需要扮靓、在护肤品上最舍得花钱的年纪,旁氏和雅芳是当时最亮眼的“大牌”,当时的她也对这两个牌子最情有独钟。[我也说说]

60年美容·从麻花辫到个性化发型的演变

  迈入了20世纪,身边人的发型基本上就开始百花齐放了,烟花烫、陶瓷烫、数码烫、挑染、片染,各种烫染成新世纪女孩的新宠,而男孩即便剃成光头也让人能够接受,有时已经难以仅从头发上来分辨人的性别了。发型的变化,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也说说] [评论]

50年代:简单整洁麻花辫

麻花辫在这个时代是清纯和闺阁之女的象征,大家编麻花辫的本领如同织毛衣般手艺非凡,花样百变,变幻出外绑内绑、三股四股等多种辫子戏法。[详细] [我也说说]

50年代:最奢侈的洗发品

50年代,洗发品对大多数女性来说还算是奢侈品,能用香波洗头真的像过年一样。

60年代:代表进步的工人头

其实工人头的流行很简单,在那个劳动最美丽的年代,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劳动而创造的,当然,在方便的同时,爱美的女人也在工人头的基础上,做了少许改变。[详细] [我也说说]

60年代:最紧俏的洗发品

60年代,是物资及其贫乏的年代,小小的洗头粉是可遇不可求的。

70年代:山口百惠头

80年代初日剧《血疑》的播出,让这山口百惠这位日本女星的发型相继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范本,而这款短发则至今都未算过时。[详细] [我也说说]

70年代:最时尚的美发厅

改革开放以后,女性对于美已经是越来越重视,四联已经成为当时时尚的代表。

80年代:爆炸头+高刘海

80年代染发、烫发、吹发的西方时尚风潮渐渐袭来并开始风行,各种新潮发式流行起来,中国的美发行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春天。 [详细] [我也说说]

80年代:造型产品加入了美发行列

80年代,发型开始多种多样,需要更多的美发品加入这个行列。

90年代:富城头+歪马尾

80年代港台偶像开始风靡,五五开的“郭富城头”和三七开的“林志颖头”在校园里俯拾皆是。那个时代没有比俏皮的歪辫配一件蝙蝠衫更为时尚的了。[详细] [我也说说]

90年代:头发的护理多了护发的步骤

90年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洗发和护发需要分开进行。

2000年以后:发型变得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20年,已经没有哪种发型可以代表这个年代,一切都已个性为第一位的。所有的发型都已适合自己为第一位,“美”已经不是流行这么简单的了。[详细] [我也说说]

今天:越来越崇尚个性自我

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代表这个年代,我们更重视的个性自我,与众不同。

数据标题文字1
   1949-2009,60年来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感情上的变化并不比科技或经济发展的缓慢。这是由传统主宰向人性回归的60年;这是伦理道德不断被破坏、又不断重建的60年;这也是经历了爱情缺失、爱情迷失,最终回到“家庭”的60年。[我要说几句] [讲述60年间我的情感故事]
《家人》:我们的爱情重八斤
《家人》:我们的爱情重八斤

她还是笑,突然觉得这场相亲会很有意思。他呆呆看她的笑意,慢慢把欣喜写在一双眼睛里。这就是一见钟情吗?回到部队,他忍不住有给她写信的冲动。[我也说说]

我的妈妈曾是落跑新娘
我的妈妈曾是落跑新娘

姨妈说,妈妈在结婚当天,不想结婚,直接落跑,原因很简单,不想对一个没有感觉的人在一起,不想过着父母要自己嫁的婚姻。温柔的妈妈竟有这样的一面。[我也说说]

风雨五十年 真爱到永远
风雨五十年 真爱到永远

父亲17岁那年,祖母托媒到母亲家提亲。这时母亲16岁。母亲生的俊俏,提亲的人很多,但外祖母都不同意,最后相中了朴实又有文化的父亲。父亲对待岳父岳母如同亲父母。[我也说说]

生不出男孩勒令睡鸡窝
生不出男孩勒令睡鸡窝

妈妈生了3个女儿,其中一个因为计划生育被送走了。妈妈生了3个女儿,奶奶一直以为生不到儿子是妈妈的错,于是让妈妈夏天睡鸡窝边。[我也说说]

农村妈妈嫁城市爸爸
农村妈妈嫁城市爸爸

那我妈妈为什么要嫁我爸爸呢?这个问题我是经常问的。。妈妈虽是农民出生,那绝对是咱村的才女,学习好,农活做的棒,还特别有艺术细胞。[我也说说]

苦情相守夕阳红
苦情相守夕阳红

35年前,我爷爷打发媒婆去外婆家提亲。两家不到200米,早已看上父亲外貌的外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谁知道父亲并不满意长相普通个子不高的母亲。[我也说说]

三代婚姻谁做榜样?
三代婚姻谁做榜样?

那时的人结婚,很多是被迫或出于无奈的,有的是组织上介绍的婚姻,你不愿意吧,可那又是政治问题;有的女人是因为当时即将被疏散下放,即回到老家农村务农。[我也说说]

老爸老妈不相亲
老爸老妈不相亲

前年一次吃饭的当儿,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来了这个问题,问老妈,你们那时候是怎么相亲的,老妈哈哈大笑,说俺们那时候根本不相亲。农村没有相亲那回事儿。[我也说说]

爸爸对妈妈的拳脚教育
爸爸对妈妈的拳脚教育

我是个自小就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我的父母离异后,爸爸甚至终身没有再娶几十年如一日艰难的把我和妹妹拉扯成人。但是,自小失去母爱的滋味并不是好受的。[我也说说]

60年情感·中国人情感变迁的10个关键词

  60年婚恋,是一场巨变。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国人的婚恋日益多元化。我们希望,透过那些曾经风行天下的关键词,透过那些刻着时代烙印的家庭史诗,透过那些感动过无数人的婚恋传奇,能够让人们重新忆起那些汹涌的波涛,清澈的涟漪。婚恋已不再是纯粹的私人情感,婚恋关乎一个民族的起落兴衰。中国人的婚恋生活将走向何方,我们有责任长久关注。 [我也说说] [评论]

50年代:“刘巧儿”抗婚

“刘巧儿”抗婚

60年过去了,“刘巧儿”仍然会被人提起,这是个曾经蜚声全国的名字,能瞬间唤起父辈们心中那个熟悉的形象。而这个形象的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叫封芝琴。
    旧社会,有俗话“养女济困”。捧儿爹希望张家多给些彩礼,哪知张家人借着政府宣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看到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便想省下彩礼钱。
    捧儿爹想不过味,一不做二不休,给女儿另许了婆家。捧儿哭得泪人一般,死活不愿意。封父看女儿不愿,就又另寻了一家。当然,捧儿还是不愿,她心里只有一个岁蛋哥。
    张父得知封家接连给捧儿找婆家,就以屡卖女儿为名把捧儿爹告上了甘肃省华池县民主政府司法处。司法处作出判断,均以父母包办买卖为由撤销了捧儿的前后三次婚约,没收了所有的彩礼。两家从此产生了隔阂,不再来往。
    这场官司惹得封父又羞又恼。他托人四处打听,执意要再给捧儿找个好婆家。没过多久便有了眉目,是户姓朱的人家,人才家道都不错,婚事就这样定下了。[详细][我来说几句]

50年代更多关键字

电影《刘巧儿》

1949年,现代剧《刘巧儿》一上演,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第一次离婚潮  1950年5月1日颁行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启动了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模式的变革,引发了第一次离婚潮。[详细][我来说几句]

休夫  1955年,国务院批准了《婚姻登记办法》,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很多中国人才意识到,原来女人是有权休夫的。[详细][我来说几句]

60年代:老伴是“最可爱的人”

老伴是“最可爱的人”

我叫和慕娟,是沈阳市第一食品厂一名退休工人。1956年8月和老伴蒲文和登记结婚,这张结婚证陪伴我们携手走过了52年的风雨历程。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们,坚强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妹4人艰难的生活。因为家里穷,缺劳力,小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安心在农村参加劳动。
    两年后,有亲属在城市里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他叫蒲文和,是辽宁省建昌县人,当时一见面我就非常喜欢,不仅人长得精神,是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而且他的经历是相当不简单。他1947年当兵入伍,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因为在部队表现优秀,回国以后他被派往河北省昌黎县军校学习,我们就是在他学习期间认识的。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人,一个表现优秀的军官,我是那么敬佩他,如果能嫁给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详细][我来说几句]

50年代更多关键字

军旅电影

《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冰山上的来客》。

大众信物   所谓信物当然是让对方寄托思念的东西,能随身携带是第一要素。所以城里的青年送钢笔,农村青年送手帕或汗巾。[详细] [我来说几句]

结婚申请  开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最后结尾是“此致革命敬礼”。[详细] [我来说几句]

60-70年代:疯狂年代至真爱

疯狂年代至真爱

当我们到了热恋阶段,“文化大革命”开始革到了我父亲的头上,他当时是亿盖县四中高中语文教研组长。1948年的一天,上级来人要全校的老师集体填了张加入国民党的表格,没有任何活动。解放后,父母到有关部门登记,当时组织上的结论为:一般历史问题。而“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们自然把父亲当成了革命和专政的对象开始批斗。
    朱凤琴的商店领导闻知她与我处对象,支部书记亲自找她谈话,让她站稳阶级立场,不要和国民党的儿子划不清界限,有的还热心地为她介绍解放军干部的对象。她虽然痴心不改,但毕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预备党员还没转正,弄不好还会丢掉“政治生命”。在各种压力下,她出现了失眠的现象,心脏也出了毛病。
    当时社会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观点还很有市场。而凤琴根红苗正,是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商店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我父亲每天挂着“国民党残渣余孽”的牌子被批斗,关在牛棚。[详细][我来说几句]

60-70年代更多关键字

样板戏

有《红灯记》、《海港》、《智取威虎山》等。

流行语  “砸烂旧世界”、“停课闹革命”、“大字报”、“破四旧”、“大串联”等。[详细][我来说几句]

红小说   在大批作家遭批斗、大批作品遭查禁销毁的“文革”中,只有浩然被树为革命样板作家,成为“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中仅存的一个,出版《金光大道》等作品。[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秦香莲上访团”始末

“秦香莲上访团”始末

上世纪80年代末,京城曾经出现一个轰动一时的“秦香莲上访团”。一面红色的小旗上,写着“秦香莲上访团”六个字,小旗旁常簇拥着几十个脸色憔悴、神情忧悒的女人,有的蓬头散发,有的衣装整洁,有的抱着孩子……
    这个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上访团”,“团长”是北京人薛桂荣,团员则来自全国各地。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上告她们当了“陈世美”的丈夫。
    薛桂荣原本是北京一家服装厂的女工,22岁那年,由父母包办嫁给了同厂工人黑冠宇。二十多年了,日子尽管不是过得有滋有味,一家人却也相安无事。
    谁料,年过半百,孩子也快成人了,黑冠宇在家里话却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三天两头不着家。
    薛桂荣起了疑心,开始做起了“侦探”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黑冠宇在外头已经有了相好了。[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更多关键字

爱情电影

1980年,中国第一部爱情偶像电影《庐山恋》,深受年轻人喜爱。

新《婚姻法》  1980年新《婚姻法》的新意之一在于将“感情破裂”规定为离婚要件,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爱情也是婚姻中重要的东西。[详细][我来说几句]

文学   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在大学校园里流行一时;一个叫琼瑶的台湾女作家同样有名,其代表作《我是一片云》、《一颗红豆》等。[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跨国恋情惊动密特朗

恋情惊动密特朗

李爽躲在法国人白天祥的公寓里。尽管公寓就在北京,她踩着的是自己国家的土地,但她依然有些心里没底。每当有陌生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她都忍不住一阵紧张。
    这是1980年的秋天,李爽刚刚23岁,身份是自由画家,最辉煌的职业经历是参加了中国美术馆的星星画展。“窝藏”她的白天祥是她的情人,时任法国驻北京使馆文化处的外交官。1979年,两人在一次画展中结识,互相欣赏的二人不久后开始交往。这对中法恋人的爱情产生在了“错误的时间”——文革刚刚结束,“错误的地点”——政治气氛浓厚的北京。一个中国姑娘怎么能与老外有密切接触并产生感情?国门刚刚打开,此时的社会风气依旧保守封闭。性格豪爽的李爽在平日就是打眼的人,她本不打算遮掩这段感情,“相爱难道不是一切的理由吗?”但周围人的反对声超出她的想象,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人们对自己指指点点。随着议论的人越来越多,有关领导也找到李爽,提醒她“要注意影响”。
    后来李爽悄悄搬进其位于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里,成了爱情囚徒。[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更多关键字

杨米拉&杨宝禄

荷兰贵族小姐霍亨多普改名杨米拉与北京电机厂工人杨宝禄成婚。

宋怀桂&万曼   中央美院17岁学生宋怀桂与保加利亚留学生万曼相爱。恋情公开后受到阻力,直到周总理亲自写信为他们打开婚姻绿灯。[详细][我来说几句]

跨国数字  在涉外婚姻中日本人最受青睐,占境外人员总数的39.6%。其他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9.1%、澳大利亚6.1%、加拿大3.9%。[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征婚启事亮“高度”

征婚启事亮“高度”

男人没有女人就没有家。丁乃钧直到40岁仍然单身一人。
    1980年年底的一天晚上,整个学校一片冷清,年近40岁的丁乃钧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一份《人民日报》。无意间,他看到了一则广告,便突发奇想:既然产品能在报纸上登广告,单身的我是否也可以在报上刊登一则征婚广告呢?于是,丁乃钧连夜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请求给他登一则征婚广告……
    1981年初,《市场》报刊登了这则征婚启事,丁乃钧也成了新中国公开征婚第一人。
    丁乃钧的征婚启事是这样写的: “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四十岁,身高1.7米。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四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数学教师,月薪四十三元五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一张近影。”
    由此,丁乃钧赚取了足够的眼球。“文革”对人性的压抑轰然释放,一颗颗年轻、好奇、爱美的心正在萌发,一个不断产生新奇的时代已经到来。[详细][我来说几句]

80年代更多关键字

第一则征婚启事

1980年年底,丁乃钧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信,请求登征婚广告。

1987年征婚启示   某女,32岁,身高1.65米,大专学历。品貌端正,温柔娴静。欲寻条件相当、诚实进取的国内外男子为知音。[详细][我来说几句]

文凭热  1977年高考恢复后,在中国兴起了一股“文凭热”。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成为青年男女竞相猎取的目标。[详细][我来说几句]

90年代:未婚同居酿苦酒

未婚同居酿苦酒

褚芳莲与徐先桃,恋爱始于1976年的秋天。那时候,21岁的徐先桃,是全村唯一的高中毕业生,他幼年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与胞妹相依为命。加之徐弱不禁风,常年患病,亲友们都为他未来的婚事担忧。
    不久,经人介绍,徐先桃认识了邻近的昌松公社松山四队褚芳莲姑娘。她身材匀称,眉清目秀。两人一照面,都暗暗相中了对方。8月,两家热热闹闹地将这门亲事订了下来。
    同年10月,大学恢复招考的消息传开了,徐跃跃欲试,准备参加考试。他把这一打算告诉芳莲后,当即得到了她的热情鼓励与支持。
    1978年春,徐先桃被南京某大学录取了。临行前的一晚,他俩一直谈到深夜,互相嘱咐,共表誓言。这一夜,两人突破了最后的防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徐先桃的眼里,婚姻问题也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在升腾,在更迭。[详细][我来说几句]

90年代更多关键字

“流氓”明星

迟志强跳贴面舞,看内部小电影,后被邻居举报。

2003年   20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婚姻法》明确规定:“当事人起诉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详细][我来说几句]

2006年  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专修学院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学生发生非法同居或生育者,将被退学。[详细][我来说几句]

90年代:天堂没有捷径

天堂没有捷径

自从被人包养后,泡泡就不再缺钱了。从前那个被我撞翻小拇指吵着闹着要我赔钱的美女不见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位闲散而慵懒的妇人。她养猫养狗种花逛街打牌赌球赌马,就是填补不了心头的虚空。有时,富商回英国探亲两三个月,泡泡便疑神疑鬼,像得了忧郁症。更多的夜晚,她选择向我电话诉苦来疏解伤痛,将一桶又一桶的情感垃圾倾倒在我的心底。
    后来,泡泡三更半夜打电话来喊救命,等我发疯般赶到她家时,她竟然跌倒在盛满洋酒、白酒的浴缸里!原来,她为了惩罚那个久未归家的富商,拧开了他家地窖中所有的酒瓶,将洋酒、白酒、葡萄酒统统倒在浴缸里,准备给自己来一个舒筋活血的酒浴。当她把自己扔进昂贵的酒液中时,高浓度的酒液瞬间灼伤了她的肌肤,她一慌神栽倒在浴缸里,久久爬不出来。
    我再一次将她送进医院。我知道,无论是医院或者是我,都医治不了她心头的伤。
    最后,我毅然决定从此不再接她的电话。我认为这种选择是对的,我的道德感太强,无法承受,不敢面对泡泡的未来,不敢想象一位二奶晚年的孤寂生活。[详细][我来说几句]

90年代更多关键字

《苦婚》

《苦婚》记录了女记者60天隐性采访深圳被包养女性的生活状态。

反包二奶游行   香港前保良局总理林依丽带领60多位原配妻子,发起反“包二奶”大游行。[详细][我来说几句]

状告父亲“包二奶”  19岁的王静两次只身进京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举报父亲包养“二奶”;后又创办网站,在网上公开父亲的“劣迹”。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详细][我来说几句]

21世纪:习惯性出轨

习惯性出轨

著名的《海蒂性学报告》指出在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下,女性外遇的意义,不只在情感和性欲的满足,有些是对丈夫外遇的报复。
    蓝菲的故事就是其中的非典型案例。
    如果说外遇有主动和被动之分,那么一开始,她属于后者。情感和欲望无处释放,靠和丈夫之外的男人发生纠葛,以图换取些许的自尊和平衡。
    自从发现丈夫凌伟明那天晚上并非如他所说,在和部门同事开会之后,心思细腻的蓝菲便发现他开始接二连三地对自己说谎。有时谎言说得太逼真,连凌伟明自己都以为是真的。可蓝菲从未当面揭穿,她始终抱着一丝幻想:他只是工作压力太大,需要时间和空间放松。以他们从高中起开始恋爱的牢固感情基础,外面的女人不可能会吸引到他。
    可当蓝菲亲眼见到那个穿着“淑女屋”蕾丝裙的大学女孩时,她的大脑只剩一片空白。当时,蓝菲和所有第一次知道丈夫出轨的女人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详细][我来说几句]

21世纪更多关键字

张斌“外遇门”

胡紫薇冲上台,抢过话筒“当堂控诉第三者”,谴责张斌。

史上最牛“小三”   07年,名为“亚马逊人鱼”的网友在天涯论坛发贴讲述其朋友L与前夫Y以及前夫妻子Z的一场家庭财产纠纷。[详细][我来说几句]

死亡博客   2008年1月,北京某公司高级白领姜岩,深知丈夫出轨无法挽回,她在博客上在公布了丈夫和第三者的合影之后,跳楼自杀。[详细][我来说几句]

21世纪:还是回家好

还是回家好

我老婆现在成了她朋友们羡慕的对象:老公对她百般疼爱,一有空就携妻挈子外出旅游、运动,甚至还会带她去听昏昏欲睡的音乐会和看不懂的话剧……女人们说,从我们身上看到了外国电影才有的结婚多年仍然恩爱如初,看到了什么叫始终如一。当老婆给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她的表情是满足的、骄傲的、自信的。
    谁也不知道,我们也曾有过淡漠的几年,一度差点离婚。
    我今年32岁,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受社会风气和内心某个角落欲望的影响,结婚两年时,我出轨了。
    现在回头分析当时的心理,我还是能够原谅和理解当时的自己。对那些仍然视婚外感情为时髦游戏的人,我也不会认为他们人品有什么问题,社会已经很宽容了,我也不会那么“卫道士”。但我不会再那样,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我的家庭、我的爱人,我不希望他们难过。[详细][我来说几句]

21世纪更多关键字

全职爸爸出现

男性回归家庭,“全职爸爸”出现,爸爸们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

老公回家打官司   花心了三年的丈夫与情人翻脸后欲取回“赠与”后者的房屋一套。遭拒后,丈夫“回归家庭”、与妻子联手对外。[详细][我来说几句]

“家庭潮人”  最近有一份调查:“经济条件允许时,您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男性居民表示赞成。[详细][我来说几句]

留言入口:说说我心目中的60年生活变迁

登录: 密码: 匿名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